欢迎来到包河先锋网!

芜湖路街道:党建引领 多措并举 纵深推进和美小区建设

日期:2020-04-30 10:04 稿源:芜湖路街道  字体:[] [] []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小区是家门外的一丈之地,是小家的延伸,是“大家”的承载,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如何保持邻里之间的“粘黏度”?近年来芜湖路街道围绕“楼栋和亲、小区和美、社会和谐”的治理目标,采取“七化”措施,实施分类指导,助力质效升级,积极探索和美小区建设“四种模式”(社区主导、居民参与的回迁小区治理模式;社区引导、居民自治的商业小区治理模式;社区介入、居民协商的单位小区治理模式以及社区指导、居民自管的无主管小区治理模式),有效缓解了老城区街道重难点问题多治理精细化难、小区管理权属不清居民烦心事解决难、公共设施薄弱群众文化需求满足难、老龄人口集中养老问题难等一系列矛盾问题,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新格局,让小区治理变“独角戏”为“大合唱”,街道太湖新村社区和美小区建设经验,先后获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新华社专刊报道,受到省委书记李锦斌批示肯定,在全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提前谋划,需求调研精准化

群众的呼声是小区治理的“方向标”。芜湖路街道探索出“需求订单+项目清单+服务菜单”新机制,从小切口入手,结合“党群来串门”、“服务进万家”、“民意大调查”等工作契机征求和梳理群众对小区治理的“微心愿”,并创新使用“线上+线下”、“多端口+多渠道”的工作举措开展小区治理需求调研,共发放问卷1000余份,梳理出老年服务、社会救助、楼栋自治等5类治理需求“订单”,街道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梳理,形成太湖新村、送变电家园等各类小区治理规划方案,让措施更具实效,让项目更接地气,让服务更贴民心。

二、红色领航,组织设置科学化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芜湖路街道深化运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机制,纵向上按照“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设立小区党支部32个,建立53个楼栋党小组,确立200余个党员中心户,把党的组织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的“神经末梢”。横向上建立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制定党建共同体单位共治共享章程,落实“三清单七平台”机制,初步形成“一核三体、同兴同得”的区域化“大党建”格局。

三、服务为民,阵地建设便利化

“现在的社区,那真是宽敞又明亮,不仅功能齐全,服务又贴心。”曙光社区的居民们最先“点赞”的,就是社区居民服务站的打造。近年来,街道坚持“分类分布精细化”思路推进小区阵地建设,通过三供一业移交、与辖区单位合用等形式盘活小区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打造一批居民活动阵地,把便民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太湖新村党群服务中心、曙宏新村居民服务站、宿松小区居民会客厅、恒生阳光城睦邻微空间等相继建成,并按照“特色更加鲜明、功能更加完善”的要求,建立“共享型”服务群众场所及党建服务“微阵地”,打造集党建活动、居民服务、休闲娱乐、学习宣传于一体的便民场所,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四、强化支撑,队伍功能实用化

“有事,找老汪”,在送变电家园,楼栋长成了居民们排忧解难的好对象,作为热心服务社区居民的楼栋长,近年来帮助居民解决各类纠纷几十件。目前芜湖路街道全面推行网格化精细管理,按照“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志愿者”的形式构建支持网络,街道所有社区网格全面配备网格长,由社区“两委”兼任网格长,同时以发掘居民骨干为切入点、以搭建参与平台为重点,发掘居民楼栋长、单元长等骨干人才300多人,凝聚核心志愿者1000余人,培育社会组织、自治组织198个,成立100多家驻地单位参与的党建共同体,形成了“一股绳”、“一盘棋”联动共治的队伍,成为引导居民和推动自治的中坚力量。

五、守正创新,工作推进项目化

花团锦簇、温情满满、活力四射,走进太湖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为老服务、社区助餐、文体娱乐、协商议事应有尽有。近年来芜湖路街道社区治理的新路径不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街道依托社会服务中心,在送变电小区、恒生阳光城、铁四局、南园新村等试点小区,整合社区力量,对接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项目品牌打造,根据各小区特色与治理难痛点,深化推动“乐养互助·居家养老合作社”、“乐善乐行·社会救助”、“小V公益创投”、“红色议事厅”、“楼栋微自治”等公益项目建设,凝练出了“邻里探访敲敲门”、“我们的节日”、“彩虹妈妈课堂”等一系列治理品牌,以项目为抓手全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让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六、外引内扩,技术指导专业化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自2017年以来,芜湖路街道启动“红丝带计划”,购买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的社工运营芜湖路街道社会服务中心,并与合肥市博爱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合作,引入理论专家、专业社工、社区指导员到社区“报到”,聚焦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精细化管理等重难点问题,为社区治理“把脉开方”、出谋划策。挂牌成立街道社区治理学院,引入专业智库机构,整合高校专家及科研资源,编制系统化培训课程,面向街道工作人员、社区两委、社会组织、楼栋长等进行社区治理创新能力提升培训,提升街居干部治理能力水平,激发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七、多方融合,保障渠道多样化

加强与基金会、党建共同体单位、社会公益平台联动,通力合作,打好资源整合“组合拳”,做大社区治理支持资金的“蓄水池”。自2017年以来,街道联合安徽省乐邦基金会先后成立“小V基金”、“乐善乐行社会救助基金”、“乐善乐行社区治理基金”,按照财政投入和1:1配比,共注入资金114万元用于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志愿组织开展公益创投、社会救助和小区治理;2019年鼓励引导党建共同体单位认领公益项目,筹得治理资金10万余元,签订各类社区治理项目30余个;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利用公益项目在“腾讯99公益”上线发起众筹,募集资金1万余元用于社会救助项目。通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激发各方参与自治共治的热情和合力。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芜湖路街道将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区高质量发展,多方齐画“同心圆”,上下共唱“交响曲”,用开拓创新激荡出小区治理的“一池春水”!

责任编辑:包河先锋网 
相关文章
  • 部长信箱
  • 12380举报
  • 在线投稿
  •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