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新村小区位于宁国路126号,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内有住户约2000户,住户多为老年人以及流动人口,仅有小区治安、保洁等部分物业服务外包第三方,小区地形较为复杂,被一条市政道路前进巷一分为二,小区外的车辆也可随意通行,是典型的开放式三无小区,存在小区环境差、车辆乱停放、一位难求、治安隐患等问题,为此宁国新村社区党委依托《合肥市文明城市创建“七小”专项提升工程总体方案》文件要求,加强党建引领,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居民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坚持红色领航,打造和美小区。
一、提升小区环境,合理解决居民之忧。
为了更好地提升前进巷以及宁国新村小区的环境,提升居民生活用水的质量,近期对前进巷进行了雨污水改造。由于宁国新村小区建筑时间较长,排污设施比较落后,雨水和污水没有进行分开处理,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被排放到河流内,造成对水体的污染,给环境承载带来压力。通过此次雨污水改造,缓解污染压力。
除环境提升外,宁国新村社区党委还积极协调解决居民最关心的停车问题,社区党委联合交警部门组织开展宁国新村停车位专项整治系列行动。30名党员骨干和群众骨干积极发挥作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商议宁国新村辖区小区停车位整治问题,并最终确定方案,努力满足居民真正的需求,从而提升居民的获得感。
二、扩大志愿队伍,精细网格化管理。
由于四通八达开放式的格局,宁国新村小区也不时发生各类盗窃案件,除市政道路的两边向外敞开,小区内部还有6个小通道,外来人员随意进出,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安全隐患。对于疫情时期封闭小区的要求,宁国新村社区党委可谓是绞尽脑汁,沿前进巷增设7个铁门,进行封闭式管理,为了防止翻墙的现象发生,同时也适当封闭了楼栋间的通道,为疫情防控筑起安全壁垒,也借此次防控机会将原本开放式小区的管理模式转变。
除解决地形外,为更好地保障居民的安全并加强打击犯罪力度,宁国新村社区党委依托和美小区建设,积极发动党员骨干和群众骨干;28名志愿者组成两支治安巡查队,分时段在小区进行巡查,对犯罪分子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提升居民的安全感。除了这两支巡逻队伍外,社区党委将宁国新村小区以前进巷为界,划分南北两个大的网格,并划分为4个小网格,由小区党员干部担任路段长,1名社区工作人员,1名保洁员,1名商家代表担任网格员,他们不仅参与治安巡逻,同时还担负起与居民沟通协商的桥梁。
三、凝聚各方力量,加强红色阵地建设
宁国新村社区党委采用1+2”工作模式,即1段路1个志愿服务队,主要负责2件事,监督管理公司的工作质量和对居民商家文明劝导,建立“红色管家”微信群,居民可以扫码进入微信群,在群里反馈小区的问题,努力打造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反馈的“闭环式”管理模式。“红色管家”与和美小区建设相辅相成,凝聚各方力量,丰富服务项目,达到了1+1>2的效果。
宁国新村社区党委注重搭建基层服务平台,在宁国新村小区内设置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社会服务站,并以此为基地,引进专业力量,以专业社工为主体,根据居民所需,通过开展微公益创投等项目挖掘居民志愿力量。采用“五社联动”治理模式,让居民加入社区治理中,构建社区协商自治平台,建设红色阵地,提升居民幸福感。除此之外,宁国新村社区党委还将前进巷逐步改造成红色精品巷。
以三无小区宁国新村小区为试点,从楼栋长到“红色管家”,从网格员到志愿队伍,宁国新村社区党委全力提升三无小区的环境以及治理体制,营造“有事就找党组织”的氛围,持续提升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环境、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居民和亲、楼栋和谐、小区和美,全力完成“三无”小区变形记,为红色领航和美小区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