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微治理”,家住包河区烟墩街道竹园社区竹园小区的李朝水赞不绝口:“之前一下雨,我们家楼下路面就到处积水,出门没几步,鞋子就湿了,小区下水道经常堵,大家看到了最多抱怨几句就不管了,也没人反映问题。自从小区“微治理”工作实施后,社区通过召开党建联席会、红色楼长会,鼓励我们自己参与到小区治理中,集中对1#、6#、8#、11#楼污水管网改造,现在下雨再也闻不到臭味了,住着也舒心了。”这是竹园社区开展小区“微治理”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小区“微治理”得到广大居民点赞。
党建引领小区“微治理”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合肥市委“1+8”系列文件精神和包河区委“红色领航”系列工程部署要求,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竹园社区党支部积极贯彻落实街道党工委关于落实住宅小区“红领哨所”建设工作,把“哨所”党组织率先组建起来,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延伸到楼栋住户,构建起基层党建引领小区“微治理”的全新治理体系。
“我们把小区的党员组织起来,组建小区“微治理”居民党小组,推选党性强、觉悟高的党员代表担任组长,同时,社区党务人员协助党小组开展工作,鼓励小区党员积极参与小区“微治理”项目,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近日党建联席会上,竹园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建引领下小区“微治理”进行交流。自竹园小区“红领哨所”成立以来,将小区日常矛盾化解、居民议事、信访等事务,统一纳入“哨所”内解决。通过小区微治理,拉近了社区党组织与小区居民之间的距离,做了一些居民认可的惠民实事。如今年6月份集中对竹园小区西边围墙开裂进行推倒重建、8月份对园区主干道路灯统一亮化改造、下半年以来化解小区邻里矛盾10余件。
社区治理延伸到楼栋家庭
竹园社区将社区治理延伸到了小区、楼栋、家庭,覆盖到基层治理的末端。居民党小组、小区楼栋长立足本小区实际情况,围绕居民日常所需所求所盼,通过组建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孵化社会组织等方式,对接居民需求,精准开展特色服务。
“我今年都79岁了,子女又不在身边,多亏了社区每周的暖心陪护、打扫卫生、洗衣服。”竹园小区2栋独居老人吴国太激动地说。竹园社区立足小区内的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实际需求,培育出“小桔灯暖心陪护”社会组织,通过探访摸排,提供精准服务。打造“读国学传承中华文化”“儒林小子成长计”品牌项目,满足青少年求知求学欲望,培养他们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解决居民所需,改善人居环境
针对提升小区人居环境舒适度,竹园小区从硬件基础设施着手,今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对竹园小区1#、6#、8#、11#楼污水管网改造,据悉,该污水管网实际施工为D200波纹管,而所有检查井用D300波纹管,型号不符造成堵塞,局部管道倒返水排水不畅。通过将污水管网全部挖除,地下室、厨房、卫生间主排污管道抬高,更换新管网,重植草坪等一系列改造工程,解决了居民以往的各种烦恼,让人居环境变得更舒适宜居。由居民自发组织的“惜竹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小区环境卫生日常清扫。
家门口的“微治理”,建立起居民协商议事自治机制,大家的事情集体商议解决,“红领哨所”成为小区居民沟通联系、邻里互助的平台,无形中让小区居民之间增进了友谊、融洽了关系,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