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包河先锋网!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工作考核细则

日期:2009-01-15 00:01 稿源:组织部  字体:[] [] []
一、市区委、市区委书记认真履行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职责
  1、市区委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活动记录,成效显著。
  2、市区委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带头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班子团结坚强,决策科学民主。年终民主测评,基层和群众对领导班子的满意率连续两年达85 %以上。
  3、制定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划和年度具体工作目标,并精心组织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4、市区委书记管党意识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每年至少主持召开2次常委会研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带头坚持驻村蹲点制度,直接调研解决农村党建方面的突出问题。
  二、建立健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1、坚持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部署和落实农村党建工作。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形成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合力。
  2、市区委常委和政府党员副职,每人至少确定1个镇、1个村(居)作为党建工作联系点,每年至少2次到联系点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难题。
  3、市区委组织部直接从事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人员,达到本部行政编制总数的35%以上;镇和市区部门专职党务干部整体素质高,发挥作用好。
  4、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
  三、镇党委建设水平明显提高,“五个好”镇党委的质量和数量达到规定要求
  1、“五个好”镇党委达到创建标准,并占50%以上。
  2、镇党政领导班子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明显提高。①班子成员95%以上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党政正职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②党政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的达到40%以上,其中30岁以下的至少各有1名;女干部至少要有1名。
  3、注重加强镇党委思想作风建设,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不断改进。①建立并落实首问负责制、办事时限制、亮牌上岗制、服务承诺制、决策失误赔偿制等各项工作制度,干部作风有明显转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②镇务公开内容全面,坚持经常,达到规定标准和要求。③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和机关干部学习制度,镇干部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党委中心组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机关干部每月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两天,自学时间不少于30个小时,每人全年撰写读书笔记不少于1万字。④班子成员和党员副镇长带头坚持驻村蹲点制度,每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的时间不少于2个月,机关干部每人每年至少联系2个贫困户,每年帮助所联系村和贫困户解决1-3个实际困难。⑤认真落实市委部署,着力改善镇干部工作和生活环境,解决“走读”问题有具体措施,有明显效果,镇干部每人每月平均住镇时间不少于20天。
  4、镇级经济有较快发展,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内外资、进出口总值四项主要指标的增幅、总量、人均总量,均高于全市的平均值。
  5、干部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强。民主测评,基层和群众对镇党委班子的满意率达85%以上。
  四、村级党组织建设水平明显提高,“五个好”村党组织的质量和数量达到规定要求
  1、“五个好”村党组织达到50%以上。
  2、村“两委”班子按期换届率、关系协调率和村级组织及其下属工作网络健全率均在95%以上。
  3、“两委”成员交叉兼职达70%以上,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达80%以上。
  4、①村“两委”班子制定了明确的任期规划、年度目标和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并向群众公开,自觉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②村“两委”成员分工明确,由镇党委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并进行严格考核。(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的加1分)。③全面推行了村干部述职评议制度,述职情况和评议结果有真实档案和详细记录。
  5、重视并做好“双强”村干部的选拔、培养和管理、使用工作。①县、乡两级制定了加强“双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明确的标准条件和可操作性强的选拔培养措施。②组织力量对“双强”村干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由镇党委逐村建立了档案。③对确定的培养对象,镇党委逐个落实帮带人员,搞好跟踪培养。
  6、没有瘫痪3个月以上的村党组织和半年以上无党组织书记的村,没有宗教势力和邪恶势力把持村务的村。
  7、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①实行村账镇管和民主理财,90%以上的村政务、财务公开达到“五规范一满意”标准。②认真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重大村务实行民主科学决策。
  8、①发展党员普遍采用“两推一公示”的办法,一般没有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②全面推行了农村无职党员定岗定责,无职党员上岗履责情况,有档案和详细记录。③党的“三会一课”制度健全,落实到位,党员活动坚持正常。
  9、民主测评,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的满意率达80%以上。
  五、“五个好”市区涉农部门、镇站所的质量和数量达到规定要求
  1、“五个好”市区涉农部门和镇站所均达到创建目标,并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2、市区部门领导班子团结坚强,勇于开拓,圆满完成市区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绩突出,综合考核居市区部门中上游和全市本系统前两名。
  3、部门和镇站所人员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围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每年开展便民服务不少于10项次,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得到及时解决。
  4、管理规范,廉洁高效。①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办事时限制、服务承诺制、亮牌上岗制等,干部职责明确,工作运转高效;②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③认真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依法行政,没有严重违法违纪或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等行为。
  5、重视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①部门有专门的党员活动室,配有必要的图书和电教设备。②党员目标管理、“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日活动等制度,健全规范,落实到位。③机关党组织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服务活动。
  6、民主评议,基层和群众对镇站所的服务满意率达85%以上。
  六、村干部和农村党员掌握实用技术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带头科技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科技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
  1、市区委每年有明确的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规划,并组织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集中培训,参训率达98%以上,时间不少于一个周。
  2、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科技致富的本领,80%的村干部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
  3、大力加强示范服务基地建设。市区至少有一处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示范培训基地,镇至少有一处示范服务基地,并且资金、人员、阵地、时间、内容有保障。
  4、重视科技致富示范村的规划建设和科技致富带头户的扶持培养,农村50%以上的党员户成为科技示范户。
  七、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村级年经营性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每年减少20%
  1、市区委认真研究增加村级收入的思路,有会议记录、工作部署和具体措施。
  2、组织市区直部门开展包村扶贫工作,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帮扶力度,年经营性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每年减少20%。
  3、村级有固定办公场所,正常运转有保障,村干部补贴得到落实。
  八、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活动,每年有一、两项工作被市以上党委、组织部门推广,产生较大影响
  九、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总量、增幅、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市中上游
  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总量、增幅均居全市上游,农民税费负担控制在政策范围之内
(2009年01月15日来源合肥市委组织部网站)
责任编辑:组织部 
相关文章
  • 部长信箱
  • 12380举报
  • 在线投稿
  •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