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街道老旧小区多,老旧小区车辆随意进出、停车难一直是小区管理的老大难。这不仅影响小区的安全,不利于小区封闭化管理,也不利于居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
为进一步落细落实市委“1+8”系列文件精神,常青街道深耕“红·五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突出问题导向,着眼细微细小,下足“绣花”功夫,融合多方力量,进一步完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补齐老旧小区公共设施和管理维护短板。
党群议事厘清矛盾点。丝绸新村小区建于上世纪70年代,共有29栋居民楼,常住人口2400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路窄车多,平时社会车辆随意进出,导致小区居民停车难、进出难,且占用消防通道。为调查摸清辖区停车的主要矛盾以及群众的现实需求,老书记工作室充分发挥老书记的丰富经验和亲和力,通过设置专门来访室,到居民家中走访调研,收集群众对于小区车辆规范管理的意见建议共98条,并加以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社区党群议事厅召开党群议事会,邀请居委会、物业企业和业主代表以及老书记工作室人员共同商议制定小区车辆规范化管理方案。
多方共治打好组合拳。街道社区投入资金3万元,分别在江淮化肥厂、丝绸新村等老旧小区安装了智能道闸系统,督促物业公司加强对进出车辆的信息化升级管理,重新规划停车标识线,实现智能化管理小区车辆进出。联合城管中队对小区长期停放的6台“僵尸车”进行妥善清理。通过“红管家”调解室,联合派出所、街道司法所、社区调解员,对老旧小区居民在停车等方面发生的纠纷进行调解,目前已成功调解各种纠纷35起。
规范管理提升幸福感。金寨南路社区党委充分发挥“红管家”服务驿站的作用,用好政策宣传员、民情信息员、纠纷调解员、文明劝导员、工程维修员、安全巡查员,三岗六大员积极宣传推行规范停车,并对老旧小区路面破损等100余件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解决。成立由辖区老党员、老技工组成的“爱家翁”小区安全巡查服务队、由社区在职党员组成的“金兰”志愿服务维护队,发现公共安全隐患问题及时上报处置。此外,配备平安小区守望岗24小时巡逻值守,完善外来车辆出入登记制度,保障小区安全,守护群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