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深做实常青街道“红五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扎实开展好红色领航和美小区建设工作,常青街道薛河湾社区以激活楼栋居民自治为抓手,通过构筑红色阵地、打造特色楼栋文化品牌、推出志愿者积分管理等创新举措,破解了诸多社区管理难题。让楼栋长在小岗位上发挥大作用,成为社区的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组织员和劝导员。如今,小区变美了、文化氛围变浓了,整个楼栋都有了独特的温度。
强化“红色领航”,让党组织在社区生根
社区是城市的基层细胞,不仅承载着城市管理重要功能,也是城市党建工作的落脚点。薛河湾社区党委以网格为基础,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每人对口包联一个网格,成立红色家访小组,常态化开展“红色家访党群串门”活动,积极深入小区、楼栋一线,到党员户家访串门,发放《红色家书》,召开党员见面会等,让党员找到组织,让组织与党员见上面、说上话、连上线,目前,该社区下辖2个小区党支部,7个非公党(总)支部,在册党员177名。此外,通过“红管家”党员志愿服务驿站,常态化开展“6+X”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全方位提升党员服务社区水平,让党建工作在社区生根。
创新“八个到家”,让文化品牌在楼栋闪亮
自2019年开始,薛河湾社区常态化开展“八个到家”服务。“八个到家”包括党的声音传播到家、新婚喜事庆贺到家、新春佳节恭贺到家、健康卫生关爱到家等。通过“八个到家”进一步深入了解居民,精准宣传居民、有效组织居民,广泛凝聚居民。截至目前,“八个到家”已经走进了50多户居民家中,在激发居民参与楼栋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楼栋特色文化品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前总觉得楼道不过是一个公共区域,现在感觉进了楼道就像进了家门一样。”家住绿地铭公馆的王莉莉是薛河湾社区的一名志愿者,每周除了定期参加社区举办的志愿服务活动,还积极参与打造特色楼栋。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莉莉在社区开办的老年大学报了手工班和绘画班,每周和邻居们一起学习,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扎绢花、丝网花、串珠等,制作了很多精美的工艺品,他们将这些工艺品统一放在社区服务站进行义卖,所得善款全部用于帮扶困难居民。在王莉莉的带领下,楼栋里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志愿服务。目前,她所在的楼栋已经成为“心灵手巧”特色楼栋。
点燃“红色引擎”,让“双楼长”在楼栋发热
薛河湾社区不断完善积分制,做实星级考评,向志愿者发放积分手册,志愿者不仅可以通过攒积分兑换礼品,还能通过积分参与星级评选。2020年,薛河湾社区通过志愿者积分评选出5名楼栋长。虽然身处小岗位,但是楼栋长却发挥了重要作用。家住信达天御的张应华被邻居们推选为党员楼栋长和居民楼栋长“双楼长”。“当时搬过来的时候,小区入住率并不高,居民互动非常少。”为了增近邻里感情,张应华配合社区积极做好入户沟通工作,“最初入户宣传经常出现居民不配合的情况,但现在大家早已熟悉起来。”楼栋长逐渐让整个楼栋变得热闹起来,如今,楼栋里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大家都会第一时间在社区微信群里发言,归属感更加强烈。
截至目前,信达林语苑、绿地中心铭公馆成功入选包河区红色领航和美小区建设示范小区,社区将继续创新治理方式,充分发挥特色楼栋的作用,做精做细做实居民服务,用心用情用力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