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5岁的刘金芹,来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以前在老家靠种水稻、棉花为生,一亩地收益才1000元左右,全家上下共6口人,没有一技之长的她从小生长在边远的山沟里,多年辛勤劳作换来的却是一贫如洗,不愿一辈子守着几亩薄地的她,六年前举家来到大圩镇沈福村,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外来流动党员。
来沈福村创业初期,刘金芹结合本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把眼光投向了高效益的葡萄种植,但葡萄种植前期投入高,无法预测产出,她不敢尝试,怕亏钱。丈夫王值清看出了她的顾虑,不断地鼓励和支持,让刘金芹才下定决心发展葡萄种植。她一开始便承包了10亩地,种植夏黑、阳光玫瑰、巨峰、美人指、甬优4个品种。
然而,农业种植是一门技术活,光靠决心远远不够。习惯了传统的粗放种植,无法适应葡萄的精细管理,这让刘金芹吃了不少苦头。由于种植技术不到位,葡萄苗常遭病虫害侵袭,长势不好,出现了死苗、不结果等问题,一年下来,收入甚微,刘金芹心急如焚。她经常到周边、示范户家中去学经验,向农技专家请教。
“一株葡萄藤只能留8根枝条,多了无法保证品质,少了产量低”“要用有机肥料,口感好,价格也高”“大棚葡萄错峰上市价格高,但是产量低,露天葡萄产量高,但价格上不去,二者怎么平衡呢?大棚占80%、露天20%是最优比例”……2017年,她通过沈福村党总支第一个报名参加大圩镇产业联盟党总支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在班上不仅能学技术、学方法,还能面对面向老师请教,所有的问题在这里都能迎刃而解,这是最让她开心的地方,她说这个班就是一场“即时雨”。再后来的场场班次都有她学习的身影。
凭着全新的种植方式,科学的管理技术,刘金芹种植的葡萄喜获丰收,不仅收回了成本,而且开始赚钱了。“现在我的20多亩地,一年收益在15万元左右,是以前种植水稻、棉花的10多倍。”刘金芹高兴地说。
虽然身在沈福村,但她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徽随身戴,党章时刻放在自己的床头,每天不管忙到再晚,她都会拿过来翻看半小时,她说:“这已经成为了她的一个习惯。”每年,她所属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她都积极回去参加,有时甚至是连夜包车回家,对党的忠诚之心可鉴。即使不能回去,也会电话联系向党组织汇报情况。现在搬到沈福村,为了能即时的了解党的知识、政策,她主动与沈福村党总支联系,希望能参加属地党组织的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党课等会议。村党总支书记沈拥军特别欢迎流动党员能加入本地党组织中学习。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激动地观看了党的十九大召开,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新的政策、文件等等。
刘金芹自打从沈福村党总支那里得知有“学习强国”这个强大的学习平台以来,刘金芹更是学习热情高涨,她说,每天只要有干农活的间隙,她都会拿手机来看。她还经常向组织汇报学习动态,在党员群里分享学习素材,她清楚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23日,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一句话:“共产党人坚持的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永远忠诚。”这些话不仅仅萦绕在她的耳边,刘金芹更是将其种植在心中,坚定这份初心,这份信仰,永远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