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苑社区A+志愿服务联盟正式揭牌成立
“爱心能值几个钱?”如果有人这样问,你可能觉得被“冒犯”了。而在包河区骆岗街道包河苑社区,这句话却并非是贬义的。因为在这里,爱心会变成“硬通货”,买东西还能打折。这是12月23日,在包河苑社区一家书店真实发生的事情。
当天上午,骆岗街道首个爱心志愿者联盟——包河苑社区A+志愿服务联盟正式揭牌成立。以志愿服务换取爱心积分,用爱心积分兑换爱心券,持券到志愿服务联盟商会任何一家商户购物,会享受相应的优惠福利,正如“A+”名字,爱心的加倍,爱心的升值权掌握在志愿者的手里。在骆岗,这个由社区、志愿者、爱心商家等多方联动打造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正成为一种新时尚。
解决“三多三需”难题,推出志愿积分激励
12月23日9时,在位于包河苑的阳光书店里,书店负责人包莹正在忙着给几位老人复印户口本、身份证。这家2008年开张的小书店,半小时前刚刚挂上了“包河苑社区A+志愿服务联盟商户”的牌子。“平时店里离不开人,我们也想为社区发展出点力,正好有这个机会,就第一个申请了。”包莹说。
据了解,作为合肥市较早的大型回迁安置社区,目前包河苑社区存在“三多三需”现状,即闲暇在家的人力资源较多,志愿服务项目多,社会资源多;大量人力急需平台为社区建设出一份力,志愿服务项目需要大量志愿者,红色领航 和美小区建设需要多方参与。
“因为疫情,辖区内不少商户经营也受到了影响。经过几个月的走访调查,包河苑社区党委组织志愿者、商户和社工就各方需求,多次协商后提出‘包河苑社区A+志愿服务联盟’志愿者积分激励制度这个想法。初衷就是既能激励志愿者服务,又能给商户带来生意,兼顾多方利益,还能促进社区互助、融合、自治发展。”包河苑社区党委书记刘文姐介绍。
在这个联盟里,成员既有包河苑社区“两委”、社区居民和志愿者,又有辖区内的爱心商户。刘文姐透露,目前已与20家左右的商户达成合作意向,涵盖超市、药房、理发店、书店、辅导机构等行业。
爱心“兑换”凝聚合力,实现三方受益
志愿服务联盟有了,如何让三者互动起来,形成良性循环,成为社区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23日当天,购买了一些生活用品的75岁志愿者梁发芝老人正在收银台结账,只见她拿出一张“包河苑社区A+志愿服务联盟兑换券”递给收银员。收银员在商品总价的基础上又额外打了折。“这一下省了十来块钱,挺好的。”梁发芝笑着感慨道。
据了解,A+志愿服务联盟以爱心“兑换”的形式串联起各方。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以志愿服务时间换取爱心积分,用爱心积分兑换“A+志愿服务联盟兑换券”,可以到贴有“A+志愿服务联盟商户成员”标志的任何一家会员处购物,并享受商会会员针对社区志愿者提供的优惠福利。
“这样便可以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形成一个合作互助、致力于社区大家庭和美建设的‘闭环’,达到多方共赢。”刘文姐介绍。
为了严格规范限制,不让爱心兑换流于形式。据了解,志愿者需严格通过参与社区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才能获得兑换券。“比如关爱孤寡老人、帮扶慰问、入户服务、健康体检咨询等帮扶类服务,文明宣传、环境维护、楼栋自治、协商会议等社区治理类服务。”此外,社区成立的A+志愿者管理委员会对志愿服务时长和次数也有严格限制,设置了奉献奖、志愿奖、爱心奖,分别对应相应的志愿者积分。“根据奖项的不同换取兑换券,不会让爱心兑换流于形式。”刘文姐透露。
她介绍,随着志愿服务联盟制度的不断完善,后期社区还会将工会、社区党员等群体纳入进来,组织带领多方共同参与小区治理工作,提升社区自治水平,真正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