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十二点半,有一位80多岁的长者走进康园睦邻生活馆咨询刚收到的应急包中手电筒充电问题。刘冬梅书记耐心讲解,由于老人家听力欠佳,书记加大的了声音。她笑着对正在休息的同事说:在康园,说话嗓门要大一点。老人家听明白便离开了,刘书记说:咱们康园的居民很可爱,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都记在心里的。
一、阵地打造,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方兴社区高度重视居民健康事业,坚持把满足广大群众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作为工作着力点,通过政府引导、多方合作、居民参与,积极探索建议健康促进社区的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加快推动“健康方兴”建设。在康园睦邻生活馆的二楼,是健康教育基地,与辖区三甲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共建合作,引入先进健康体检设备,为居民免费提供测量血压血糖等服务,每月开展居民健康知识普及,满足居民健康管理15分钟服务圈。除基本的医疗健康知识服务之外,设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辖区老年人、慢病群体提供随访和干预,每月服务居民达千人次。
二、党员走访,满足行动不便居民需求
“我早就想有一个轮椅了,可家里实在拿不出这个钱,现在社区终于帮我圆了这个梦,感谢党和政府啊!”韦从香坐在轮椅里,激动地说。康园党员和信息员入户了解到,韦从香家两个孩子都在外地打工,现在家里只有年近七旬的老两口生活,而且韦从香还患有严重的肢体残疾,几近瘫痪,不能行走。韦从香一直就想有一个轮椅代步,但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实在买不起。康园党委听到韦老先生的心声后,就积极向区残联提出申请,区残联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还是向市残联争取到了一台轮椅,把轮椅送到了韦从香的家中,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组织带来的温暖。
三、社区社会组织,满足居民多元需求
康园小区共服务居民1.4万,结合党员居住区域特点,在康园南区、北区6个党支部基础上,建立38个楼栋党小组;依据服务项目类别,建立13个项目党小组。在党组织的指导下,选配38名楼栋长,组建康园环保小组、志愿10号、文明倡导小组等公益性服务组织28个。
康园睦邻生活馆通过链接外部资源、吸纳本土公益达人,每月在康园开展特色公益服务,实现少有所学、中有所为、老友所乐——学龄前儿童的早教公益课、小学生的小学堂、全职妈妈的手工课、老年人的小剧场等;组建“志愿10号”团队带动社区党员及居民志愿者一起行动,如“李明月小家电维修小分队”、“鲍星星修锁服务小分队”、“环保酵素爱心接力小分队”、“尚广华电脑系统修复小分队”等志愿者团队,每月10号,在社区内定期开展便民志愿服务,已形成常态工作机制。“除了在家,我都在睦邻生活馆。”这是康园小区党员志愿者汪菊玲的时间安排,许多党员、居民与汪菊玲一样,把睦邻生活馆当作自己另一个家。
便民志愿服务的持续开展换来的是社区自治的良性循环。居民受益,小区环境的美好,居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幸福感”也有了更为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康园党委作为基层党组织,与时俱进,以阵地打造、资源共享、培育组织等形式,满足居民多元需求,共同建设温暖康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