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又是一年八一建军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九十二周年之际,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致敬最可爱的人!同时为推动“红色领航和美小区”建设,大圩镇金葡萄社区党总支组织慰问社区退伍老兵。
一腔热血,守卫四季。在大圩镇金葡萄社区有这样一群人,沐雨栉风逢山凿路的刘庆高,老骥伏枥不忘初心的林宗权,奋不顾身抢救物资的张忠贤,严以律己军民一心的焦长明,勇上前线保卫祖国的李艾和,多才多艺文艺暖人心的杨开普……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退役军人!走进退伍军人家中走进他们的峥嵘岁月……一张张无声的老照片,静静流淌过曾经的红色岁月……而今镜头下的他们,脱下军装,军心依旧,风采依旧。
刘庆高,中共党员,1970年1月至1977年4月服役于湖北省襄樊市某部队 ,铁道兵。“铁道兵是最辛苦、也是最危险的兵种之一,开隧道、铺铁轨、修大桥,都是和土石、铁路打交道,进山沟、上高山,哪里艰苦就去哪里。没有住的地方就用铁皮盖营房,风餐露宿、风雨无阻。”回忆起部队的日子刘老感慨万千。 刘老还笑着说:“这是为国家的工业发展铺路,为国防建设作保障,我们打通了湖北至四川道路,建设完成后东风第二汽车制造厂就落在湖北襄樊,所以说感到很骄傲、很自豪。”
图/社区走访慰问刘庆高一家
林宗权,中共党员,1971年1月至1976年3月服役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某部队, 警备军、野战军 。当兵时,他保卫驻地安全,与当地老百姓一起抗击洪水、抢灾救险,结下了浓厚的军民情谊,也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虽退伍多年但一直心系部队,如今年迈的他,一说起当兵岁月,仍是意气风发。
图/林宗权的荣誉奖状、与战友合照
他说道:“自从退役之后便在黄港村民兵部当排长,我从没有忘记自己曾是一名军人,能将军人精神和在部队学习到的技能带回家乡,成为祖国的后备力量,我感到很骄傲。祝愿祖国越来越好,我会一直在祖国的后方发挥余热奉献自己!”现已年近70的他,每次社区的党员活动都能看到他积极参与的身影,十足的劲头深深感动着我们。
张忠贤,中共党员,1969年至1976年服役于湖北省襄樊市某部队,通信兵。1969年入伍的张忠贤,在部队主要从事电话接转等机要保密工作。在一次保卫战争中,部队组织搬运弹药箱至船上,集中运往广西支援前线。战士们在传送过程中,不慎将弹药箱掉入江中,当时张忠贤来不及考虑,直接跳入长江的激流中,不顾险恶的水流环境成功抢救回弹药物资,替国家挽回损失,被立为三等功,他至危险于不顾,永远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儿子、孙子们可能也是受了我的影响,也都成为了优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谈起这些,张老自豪的神情溢于言表。
图/部队老物件
焦长明,中共党员,1968年至1971年服役于上海市某部队,守备兵。“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线,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当铿锵有力的口号从70多岁焦长明老人口中说出,似乎一下子把我们拉到了焦老的红色年代。
图/焦长明与战友合照
他回忆道:“当年随部队在大洋岛、小洋岛守卫长江沿线,生活十分艰苦,经常帮岛上渔民运鱼进仓库,朴实的渔民经常送鱼给部队表示感谢,战士们虽干的辛苦但时刻谨记部队纪律,从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仅如此,部队经常带着当地民兵部队一同训练,提升他们的军事技能,共守海岛、维护平安。”
李艾和,中共党员,1959年至1963年服役于蚌埠南营房某部队,炮兵。如今的李艾和,已81岁高龄,但精神气十足,回忆起自己当兵的岁月,眼神中满是激动,拉着我们的手,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服役期间,他先后获得8次奖励,荣获军营神炮手等荣誉称号。
图/退伍军人证明书
“当年蒋介石反攻大陆,部队连夜从蚌埠赶往福建沿岸保卫沿海百姓安全,守卫祖国。当时运输条件有限,炮弹等重武器全靠马驮着走,在运送过程中,我不幸从马上摔下来,连牙也磕掉了,但当时顾不得伤痛,只一心想着把武器顺利运到前线。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赴后继勇敢抗战的精神,给蒋介石反攻大陆重重一击。”李老激动地回忆道。
杨开普,中共党员,1971年1月至1975年3月服役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某部队,文化兵。说起在部队文艺演出的日子,杨老说有一件事让他印象深刻:“那一年我所在的部队前往某高炮营开设音乐培训班,提升军队文化素质丰富战士们的业余生活。其中一位年轻炮兵周林跟着我学习二胡等乐器,后来,他成为所在部队的文娱骨干,退伍后更是考上了音乐师范学校,现是某中学音乐教师,前几天还从外地打来电话向我表示感谢。”这件事情坚定了他从事文化事业的决心,退役后在基层文化工作中不断奉献自己,军队锻造了优秀的他,他也将军人精神传承了下去。
图/杨开普与爱人
致敬最可爱的人!铁血丹心,英雄本色,一身军装,一生记忆。退役老兵们的故事感动着我们,更传递着,艰苦卓绝的军人作风、钢筋铁骨的军人意志、保家卫国的军人精神。八一,军人的节日,让我们向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