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圩镇是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新城镇,人口结构多元且多以从事绿色农业生产为主,开展电教远教工作较为困难。因此,近年来,大圩镇党委以“党建聚合”工程为抓手,把党组织建到产业链上,积极融合新媒体技术,探索实践出一套接地气、有效果、出特色的电教工作法,切实发挥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在信息技术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和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10号远教课堂”载体优势,紧跟新媒体发展趋势,聚合远程教育资源,持续服务基层党员政策教育学习需求,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实用技术的使用能力,最终让党员群众得实惠。
一、推行党建“聚合”工程,新媒体融合初现成效
自2016年,大圩镇创新实施农村党建“聚合”工程以来,坚持“红色党建+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聚合党员、聚合群众、聚合产业、共享发展”的工作理念,把党支部设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到产业中,把群众引到致富项目里,有效引导农业产业从无序竞争到有序合作,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从参差不齐到品牌保护。截至目前,已经构建了都市农业产业联合会党总支——产业协会党支部——产业联合体党小组的三层党组织体系,成立了葡萄、蔬菜、草莓、莲藕、苗木、农家乐、体育休闲七大产业协会。
大圩镇党委结合传统远教终端站点实践经验,积极探索推行“远程教育+现场培训+互联网”模式,在有条件的产业协会党支部拓展建立互联网模式站点。一是筑牢党性教育,打造向心力。互联网模式站点链接共产党员网络电视台,发挥网络教学资源及时性、灵活性和丰富性,紧扣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在新时代强化党员理论武装、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的重要作用,凝聚七大产业协会向心力。现已发展了187个产业联合体,2615户,11672人参与合作经营,党员参与率达70%。二是发挥电商优势,建强发展力。在农产品销售方面,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定点式线下销售,而是主动运用网络销售手段,借助如淘宝、拼多多等网上平台,将销售的链条延长,增加产品收入,通过集约经营,提升都市农业产业层级,使得大圩葡萄、大圩蔬菜、大圩草莓等品牌形象更加凸显。
二、加大平台建设,打通新媒体融合切入点
一是发挥网络平台联动力。为继续扩大远程教育覆盖面,惠及更多党员群众,大圩镇注重用新媒体方式扩大宣传,采取万村网页专栏、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让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远程教育是一项富民工程。二是发力指尖媒体。为适应新媒体发展,大圩镇依托安徽先锋网、合肥先锋、包河先锋三级微信公众号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手机端学习应用,为农村党员打造“指尖课堂”,让党员在田间地头就可以了解党的最新方针政策,拓宽了学习的途径。另外,还根据个别致富能手的特殊需要,在网络上为其搜索和下载所需的资料,并指导他们应用各类手机APP,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最新的网络资源。三是拓展远教站点功能融合。扩大站点覆盖面,在群众生活区、游客集散区试点远教文化广场建设,广场设有LED显示屏,连接远程教育播放平台,可动态展播党员教育课件或集中开展党员教育主题活动;延伸站点教育内涵,探索“产业+电教+项目”模式,精心培育党群365服务平台远教学用示范基地和大圩镇鲜来鲜得远程教育学用示范基地,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攻坚战,把技能培训、党性教育与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带动地区产业发展,拓宽群众致富路。四是建强交流“微信群”。统筹建立“大圩镇远教课堂工作交流群”,将七大产业协会支部书记、骨干成员组织起来,并邀请一些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专业技术骨干、土专家进群,将远教课堂移动到指端,将问题解决在当下,随时随地实现八小时之外的互动交流,强化党员群众之间的亲密联系。
三、强化功能建设,让新媒体教学活起来
一是内容+“新媒体”。以包河区远教工作“五大内容”( “金领家园”项目、“心心相印”项目、“聚合工程”项目、“水岸工程”项目、“益企”项目”)为抓手,完成“10号远教课堂”学习内容的供给侧改革。结合“10号远教课堂”开展学习活动,大力动员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参加远程教育活动,使远程教育站点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及科普知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大课堂。为助力乡村振兴,大圩镇远程教育站点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切实提升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本领和农民党员致富增收能力。结合“远程教育专家服务团‘百日行’活动,开展新型农民职业培训,2018年又特别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夜校培训,为白天忙于田间劳作,不能及时接收到新知识的农户提供的各种农业种植培训和助农业信贷服务。二是资源+“新媒体”。各远程教育站点进一步发挥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等平台优势,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进行“点播式、交互式和现场直播式”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在“10号远教课堂”丰富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收集和制作各类H5,微动漫,PPT等课程资源,让党员们能以更加创新和通俗易懂的方式,学习掌握理论和技术。三是站点管理员+“新媒体”。为提高站点管理员对各类新媒体的应用水平,大圩镇对全镇的站点管理员进行能力培训,重点提升站点管理员对各大官方学习平台的熟悉程度,指导他们对优质资源及时发现和收集,同时邀请新媒体专业人士开设PPT制作、公众号制作与管理等讲座,帮助基层站点管理员尽快提高和掌握新媒体的应用。
四、完善机制建设,压实工作责任
一是健全规章制度。大圩镇党委建立完善责任清单、督促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负责人,压实责任机制。将现有成熟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融入到“10号远教课堂”的项目中,同时贯彻“支部建在哪,党员教育就覆盖到哪”的建设理念,各站点严格落实设备管理制度、设备使用规则、技术管理人员职责等相关制度,提高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二是规范站点管理。提升站点管理员能力水平,将远程教育学用情况纳入定期考评考核通报机制,将管理员对新媒体的应用能力作为考核重要加分项,确保站点有人管、能管好。实行远教终端站点工作制度上墙机制,站点负责人每月制度本月播放计划,并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严格规范播放内容,吸收H5、微动漫、微党课等新兴教学方式,确保远程教育更加贴近基层广大党员和群众生活。
三是强化制度落实。建立课堂考勤制度。每次参加课堂学习的党员、干部、群众要签名登记。实行教学内容登记制度。各站点建立“10号远教课堂”登记簿,对每次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并建立课堂图片档案。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参学对象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何意见建议,要认真记录,逐级反映。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村负责人对本村的站点建设、开展情况也要按照远程教育的标准要求,因地制宜,灵活操作,规范实施,确保了远教教育管理工作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