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青街道姚公社区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居民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建强组织体系、汇聚多元力量、升级服务载体,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个楼栋、每户家庭,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让社区成为居民心中的“幸福港湾”。
建强红色堡垒,织密治理“一张网”。健全联动机制,筑牢组织根基,推行“党组织+网格+楼栋”三级联动机制,将辖区科学划分为11个基础网格,由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精心选拔党员骨干、热心居民担任楼栋长,构建起高效的“15分钟响应圈”,确保基层治理指令快速传达、落地见效。针对独居老人、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积极开展“窗帘之约”行动,实施常态化摸排,建立涵盖健康状况、帮扶需求等信息的动态台账。同时,联合辖区医疗机构推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特殊群体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居家护理等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依托社区“居民协商议事厅”,邀请居民、物业、业委会围坐交流,今年以来已成功解决小区停车难、垃圾乱堆放、雨污混接改造等民生问题5件。充分运用线上微信群和线下网格化等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将居民诉求分类梳理成“问题清单”,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制定“解决方案”,及时处理反馈,形成闭环管理,群众满意度达90%。
汇聚多元合力,激活治理“一池水”。社区积极深化“党建+志愿”模式,组建“防灾减灾志愿者服务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等多支队伍,广泛吸纳党员、学生、退役军人等加入志愿者行列,形成强大的志愿服务力量。志愿者队伍积极组织开展“送餐上门”“公益理发”“文明宣讲”等各类服务活动,年均服务时长超400小时,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居民生活带来便利。加强企事业单位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与辖区3家企事业单位开展结对共建,推动资源共享、服务联动,联合银行开展防诈骗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防骗意识;联合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增强居民的防灾自救能力,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治理格局。
升级服务阵地,打造惠民“一站式”。推进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办事效率。完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优化“一窗通办”服务流程,将社保办理、退休办理等服务纳入“最多跑一次”清单,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减少居民办事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针对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行动不便的实际情况,专门安排工作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让特殊群体感受到社区的贴心关怀。拓展社区阵地服务功能,合理划分图书室、心理驿站等功能区,定期开展“亲子阅读”“情绪管理课堂”等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社区服务站设立“暖心驿站”,为外卖员、环卫工人等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充电、临时休息等服务,累计服务200余人次,让他们在忙碌之余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吴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