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路街道太湖新村社区扎实推进党群服务阵地“亲民化”改造,突出功能多元化,资源多样化、服务精准化,以优质服务凝聚群众,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拓阵地、优布局,突出功能多元化。社区严格遵循“服务区域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原则,将分散办公区域整合,腾出空间全部用于服务群众,打造集“办、学、乐、议”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中心内设置便民服务大厅、志愿者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站、心理咨询室、家长学校、社会组织孵化园、文体活动中心、协商议事厅、“歇歇脚”便民角等20余个功能室,配齐桌椅、书籍、健身器材等设施,实现“一室多用、错时使用”,让阵地成为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温馨港湾”。同时,社区党委根据各小区(片区)实际情况,依托物业用房、小区架空层、“三供一业”移交用房等打造6个小区(片区)党群服务站,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楼栋门口,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活动、享受服务。
建队伍、聚合力,突出资源多样化。社区精心打造社会组织孵化园阵地,培育红细胞、领里守望、沁心玫瑰、星和义警等12个社区社会组织,常态化开展困难帮扶、安全巡查、理论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满足居民的多样化服务需求。通过日常治理、入户走访,社区深入挖掘有热情、有精力、有特长的党员群众,将其吸纳进网格服务队,组建“红色小管家”“楼栋长”队伍,精准掌握辖区老人、儿童、困难家庭等群体需求,提供“点对点”帮扶。针对居民“缝补难”的高频需求,社区专门引进姚师傅缝纫志愿服务队,为辖区80岁以上老人免费修补衣物,累计服务超200人次;引入包河区德尚社工社会组织,开展养老健康讲座、家庭教育指导、公益风尚培育、文体娱乐活动等专业服务,拓宽为民服务广度。社区实行“以服务兑换积分,以积分兑换星级”的志愿服务积分制,定期召开志愿者表彰会,对优秀志愿队伍和突出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激发志愿者们的自豪感和参与热情。今年以来共表彰各类志愿者45人。
强服务、解民忧,突出服务精准化。推行“走动式”办公,稳步推进“两委”进小区,化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开展“聊家常”“谈心事”“解难题”等活动。依托6个小区(片区)党群服务站,常态开展“八个到家”服务,同步开展社保认证、高龄补贴申请等业务代办,让居民“少跑腿、不跑腿”。结合民情大走访、红色小管家“敲门行动”、“六情”大走访等,广泛征集党员群众意见,梳理形成“居民需求清单、社区服务清单、项目资源清单”,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志愿者接单”模式。借助“有事好商量”议事平台,今年以来已协商解决小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环境卫生整治、非机动车充电桩增设等民生实事42件,把“群众盼的”变成“社区干的”。立足居民需求,社区重点打造多个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梧桐新语”理论宣讲队运用群众的语言讲政策;“家校社共育”项目联动学校、家长开展亲子活动;“嘉风礼邻”家风传承项目挖掘、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促进家庭文明建设和邻里关系的和谐。今年以来,社区依托“1+6+N”党群服务阵地矩阵,开展“我们的节日”“文明实践”“理论宣讲”等活动50余场,各类志愿服务80余场,累计服务群众3000人次,让精准服务直抵人心。(撰稿:陶许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