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辖区流动党员时间碎片化、分布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现实问题,滨湖世纪社区昌贵网格党委创新实施“学、干、暖”三字工作法,通过构建多元学习体系、搭建履职服务平台、织密关怀帮扶网络,推动流动党员从“管理对象”向“治理力量”转变,有效激发流动党员参与小区治理、服务身边群众的积极性。
创新学习模式,筑牢教育“主阵地”。聚焦流动党员教育全覆盖,着力提升学习参与度与实效性。线下集中学,每月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结合社区治理重点工作开展政策共学、心得交流,确保党员教育不断档。线上灵活学,依托微信群、公众号、“学习强国”等平台,每周定期推送学习资料、发布活动通知,打造“指尖课堂”,满足党员碎片化学习需求。上门贴心学,针对徽贵苑、徽昌苑27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退休党员,由支委或党员骨干组成“送学小组”,开展“一对一”上门助学,确保学习教育不漏一人。丰富学习载体,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主旋律影片、开展应急培训等特色活动3场,参与流动党员80余人次,增强学习吸引力。今年以来,已累计送学28人次,流动党员线下学习参与率提升至82%,线上学习覆盖率达100%。
搭建服务平台,打造履职“主舞台”。聚焦流动党员作用发挥,着力构建“人岗相适、按需设岗”的服务体系。科学设置岗位,根据党员特长和意愿,精准设置“政策宣传岗、矛盾调解岗、便民服务岗、环境监督岗”四类先锋岗,引导流动党员在社区治理一线亮身份、作贡献。压实岗位责任,在社区“一楼见”活动中,多名流动党员主动担任“党员中心户”,承担政策传达、矛盾协调、安全排查等职责,将党的工作延伸到居民家门口。徽昌苑一名从事物业管理的流动党员,利用专业知识协助解决楼栋漏水、电梯维保等实际问题6件;徽贵苑一名退休教师党员,主动开设“四点半小课堂”,为双职工家庭子女提供课后辅导,深受居民好评。通过搭建平台、明确职责、树立典型,有效调动流动党员参与治理的积极性。目前,已有15名流入党员主动认领先锋岗,累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超180小时,实现从“服务对象”到“治理力量”的转变。
强化关怀帮扶,构建暖心“主渠道”。聚焦流动党员“急难愁盼”,着力做到服务贴心、组织暖心。精准帮扶解难题,协调社区资源为困难流动党员提供物资援助、就业信息等帮扶服务,帮助3名流动党员子女解决入学咨询及课后托管问题,切实为流动党员排忧解难。特殊关怀显真情,建立高龄、失能老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由党委委员、年轻党员或志愿者定期提供上门探访、事务代办、物资采买等服务,让行动不便的老党员感受到组织温暖。服务延伸零距离,针对流出党员因身体等原因无法返社区办理业务的情况,安排专人上门代办相关事项。退管支部流出党员余益久同志因身体原因无法返社区,党委安排专人上门为其办理养老认证,解决实际困难。通过一系列暖心举措,今年以来累计帮扶困难流动党员28人次,切实增强了流动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撰稿:曹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