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常青街道凌大塘社区党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着眼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针对群众关心的基层党建、社区治理、民生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检视剖析、开展专项整改。经过努力,党员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社区为民服务提质增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得到提升。
做实做强基层党建 提升群众获得感
基层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影响力,做优了就是凝聚力。为把社区党建工作做实做强做优,凌大塘社区党委坚持带好班子抓队伍、久久为功抓学习、强化功能抓服务,努力建设战斗型、学习型和服务型党组织。针对社区部分党员同志反映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单一、理论学习和会议较多问题,社区党委会议决定,各支部书记可以根据自己支部党员的类别和人员架构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员活动。结合“红五星”基层治理模式,重点推进“红管家”服务项目落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干部带头作用,积极推进“和美小区”建设。
同时,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期间,凌大塘社区努力做好非公党建的指导,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开展座谈交流及“学习常青·临工大讲堂”送学等形式,深入临工集散中心党支部,了解临工需求,着眼于解决临工最急、最优、最盼的核心问题——就业,在技能培训、供需对接和维权保护上提供精准高效服务,让广大临工实现从“站马路”到“有娘家”、从“找到活”到“找好活”、从“农民工”到“新市民”的华丽转型。
做精做细社区治理 提升群众幸福感
“小区改造得民心,计划周到方向明,紧锣密鼓完施工,全心全意解民忧,业主愉悦谢党恩……”凌大塘社区辖区居民吴光明,看着自己居住的望湖西苑小区环境面貌变好,兴之所至,欣然写下了“打油诗”,想借“打油诗”表达小区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赞许和感激。
望湖西苑是凌大塘社区(原)汪小郢居民组整体拆迁后的复建回迁小区,于2008年安置使用。因当时安置进度需要,小区很多公共区域规划不合理,在经过十几年的使用后,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严重影响社区形象和居民生活,成为社区和居民的一块“心病”。特别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小区车辆激增,又缺乏规范化的停车位,停车就成了一大难题,为此也产生过诸多矛盾。针对群众反映急需改善小区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问题,凌大塘社区自筹资金对小区进行全面改造:从安全坚固的围墙翻新到宽广平坦的道路改造;从休闲长廊的建设到小区绿化的提升;从便捷灵敏的楼道声控灯到干净洁白的楼内墙面粉刷;从安全有效的监控系统布设到单元防盗门安装;从整齐划一的停车位规划到干净整洁的环卫垃圾桶更换,改造后的望湖西苑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们享受到了小区品质提升的治理成果,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做足做优民生服务 提升群众归属感
“参观了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和浮庄,重温了包公十年奉亲、兴文办学、排沥垦荒、不持一砚归等史实典故,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生活,也让我们企退人员更有归属感。”近日,凌大塘社区组织企退人员赴合肥包公祠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后,企退人员庞明德感慨道。
主题教育期间,社区党委通过入户走访、开展企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企退人员需求。针对企退人员反映的活动场地不足及活动内容不够丰富问题,社区党委高度重视,即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讨论研究解决办法。目前,社区已增添退管工作人员一名,专门负责退休养老服务活动。针对活动场地不足问题,社区两委会讨论决定整合社区服务资源,计划利用凤凰文化广场800平米社区用房,打造老年活动中心,方便企退人员生活、学习和娱乐;针对活动不够丰富问题,制定活动计划,每月定期开展企退人员各类文化活动;同时通过常青街道第二届微公益创投项目,开展企业退休人员参与的活动。
在服务民生上,凌大塘社区坚持从社区实际出发,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完善基础设施、做优生活空间、提质生活服务、创设服务场景,补足服务短板,让人民群众享受到高品质公共服务。
凌大塘社区坚持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即知即改、以学促改,通过整改落实解决发展难题、破解民生痛点,着力实现便民服务最优,推动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以工作实效让主题教育底色更浓、成色更足、成效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