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河区常青街道油坊岗社区活跃着一支“微爱”志愿服务队。这支志愿服务队专门面向城市里的农民工开展志愿服务,他们通过实践摸索出农民工朋友最需要的“3+X”服务,让外来的建设者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
“这个工程是合肥市的重点工程,工期抓得紧,连续几个月都没有时间休息回老家,头发长得没时间剃,没想到志愿者竟然把理发服务送上门了,真好!”在合肥市畅通二环工程项目部里从事钢筋搬运工种的庐江人朱志光说。
端午前夕,前来理发的农民工特别多,志愿者理发师陈丽面前排成了“长龙”。一旁的志愿者裁缝刘芳也特别忙碌,脚踏着缝纫机一刻不闲。不少工友抱着一堆需要打补丁的衣服在排队。由于从事重体力活,这些农民工的衣服特别容易破损,在城市里想找地方修修补补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就算找到了修补店也是费用不菲。有了专业师傅的上门免费缝补服务无疑是“雪中送炭”。刘芳加入“微爱流动家”志愿服务已经有好几年时间,最初是手工缝补,没想到特别受农民工的喜爱,每次志愿服务时都忙碌不迭。她把自己店里的一台淘汰缝纫机捐赠出来,这样大大提高了缝补志愿者的效率。
除了“便民理发”“爱心衣物缝补”两项志愿服务以外,“公益义诊”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有医护专业知识的志愿者上门给农民工量血压、测体脂等基础性体检。针对当前新冠疫情的防疫宣传,志愿者还提供了消毒水和口罩等防疫物资的免费发放。
“2018年成立了‘微爱’志愿服务队,以辖区工地上的农民工朋友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油坊岗社区居委委员陈海燕介绍说,当时社区回迁复建点淝南家园二期开始动工建设,随着复建点工期的推进,工地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由于工期紧,他们的生活往往是工地、工棚两点一线,日常生活呈现出沙漠化、边缘化、孤岛化态势。面对这一情况,如何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找到各自的城市归属感,成为近几年社区基层治理和志愿服务工作所要解决的新问题。社区通过在工地工友中开展走访调研、问卷调查以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精准掌握工地上工友的实际需求,工友则根据自身需求向社区进行“点单”,而后根据“点单”情况列出工友四类服务需求:便民服务需求、文娱服务需求、家庭关系调适需求以及春运返乡需求。针对四大需求项目个性化定制了“3+X”志愿服务,其中“3”指的是“公益义诊”“便民理发”“爱心衣物缝补”,“X”指的是多项个性化定制服务:诸如在节庆、寒暑假开展送关爱、送清凉、送温暖等主题活动;暑期邀请农民工子女进城体验合肥新家,拉近农民工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春运为返乡农民工提供爱心大巴车、网络订票、春节大礼包等多项个性化定制服务;此外项目还开展了红色电影、民工书屋等多项文娱活动以满足工友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微爱流动家”是首个以农民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志愿服务项目,未来将会“流动”到合肥更多的工地,继续给这个城市的农民工群体一个流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