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30家企业、三千余名楼宇白领、合肥市南一环唯一“超甲级”写字楼,这些“家底”让富金商圈成为包河区楼宇经济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活跃的楼宇经济为包公街道军区社区开展楼宇党建探索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实践基础。经过近10年的发展,富金商圈楼宇党建工作不断“升级换代”,在楼宇内“建起来、转起来、强起来”的党组织成为了凝聚白领有温度、促进发展有强度的坚实载体。以服务促凝聚,因凝聚而引领,靠引领谋发展,党建这一“红色生产力”不仅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白领所认同,更成为构筑“商圈生态圈”的源源动力。
做强阵地,当好楼宇升级“主心骨”。
富广大厦是包公街道首座“亿元楼”,也是包河区最早成立的楼宇党群服务站的“诞生地”。2013年军区社区启动“组织进楼”;2014-2018年指导新东方、富德生命人寿等非公企业成立党支部;2019年成功创建包河区首个商务楼宇党建服务站,并成立包公街道楼宇商圈党委;2020年融合打造党群服务站暨企业服务中心,从包公街道楼宇商圈党委中分支出富金商圈党委;2021年富广大厦和金保中心在南一环黄金地段遥相呼应,搭建起辐射南一环、九华山路商务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基层党建大联盟平台。富广大厦这段跨度近10年的楼宇党建路,映射出的正是包公街道军区社区由建点、建站、建家到建中心,从覆盖到服务到赋能再到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楼宇党建“破圈”融合、迭代发展历程。
从最初创立破解进企业门难、沟通互信难、组织建设难的商务楼宇党建“四五三”工作法,实现组织找上门,到如今,聚焦打造“楼宇党建高地,一流营商环境”,提供覆盖组织、企业、个人的多项党务、政务、事务“一站式”服务,包公街道富金商圈党委始终坚持在楼宇内厚植红色根基,为企业、白领提供“看得到,有感知、有温度”的服务,更当好大家的“主心骨”。在因时而变的转型中,“心驿富广”党群服务站不断增强党群阵地的开放性,强化特色引领、抓实深学笃行,成为商圈白领身边的“学习殿堂”,做到“优质内容一站齐、党员白领乐参与、助力发展有成效”。
作为街道层面开放性“四史”学习教育“大本营”,“心驿富广”党群服务站积极联动辖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不断创新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学习教育内容和形式,增强“四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充分激发党员、群众的学习热情,确保学习教育入心入脑。有深度的学习、有亮度的课程、有温度的生活“圈粉”了众多的年轻白领,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武装头脑、坚定信念、增强认同感。
做优服务,凝聚提质增效“发展力”。
一直以来,“心驿富广”党群服务站都始终坚守“把党的引领和服务融入商圈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初心,当好经济发展“稳压阀”,让楼宇党建和楼宇经济“互利共生”。即将迈入4.0时代的党群服务站更是打破壁垒,将党建引领与企业服务深度融合,为构建富金商圈生态圈持续赋能,服务楼宇经济和区域发展。
做到“支部建在楼上”“服务就在身边”党建与服务企业两手抓,依托“地毯式”大走访及线上交流,动态掌握企业、员工的需求,做到对企业 “底数掌握100%、走访企业100%、问题处置100%”。在企业服务底册上,可以看到每一家楼宇入驻企业都被标上了不同的颜色,对楼宇各家企业实行稳定预判“三色风险分析法”,每一家楼宇入驻企业都会用 “红、黄、绿”三种颜色动态标注稳定程度,方便及时跟进对应处置机制。
得知金保中心内的中科天汉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因公司发展急需扩展业务以及招聘人才等需求,否则会重新选址搬迁的情况后,服务站将该企业标注为“不稳定”,并立即与商圈内安徽省信息家电行业协会负责人沟通,搭建对接交流平台,还联系商圈内人力资源公司,协助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帮助企业坚定了留在商圈发展的决心。
提供更优的企业服务不仅需要借助科技赋能,更需要依靠楼宇党群工作者的一颗热心和两条勤快的腿。在“跑楼”的过程中,“楼小二”在得知创和机电公司希望能够置换大的办公场地后,一边与企业负责人保持不间断联系,一边和金保中心物业及时沟通进展和需求,稳住企业的“根”;在梳理出小微企业有较多法律服务方面的需求问题后,商圈党委联合安徽年代律师事务所党支部成立了面向企业的公共法律事务咨询服务站,打通为辖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反哺社区,楼宇党员齐亮身份。
早晨八点多,白领小夏走进富广大厦一楼,在疫苗临时接种点为白领和附近居民提供咨询、引导等服务。午休或者下班时段,有的白领成为“情暖夕阳”公益项目志愿者,看望辖区孤寡困难老人;有的白领通过参加中高考志愿服务,助力莘莘学子圆梦;有的白领与自闭症家庭建立联系,认领微心愿,为他们积极生活加油打气……“心驿富广”志愿服务社运行至今,越来越多的白领化身“红马甲”,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正是润物细无声般细致入微、贴心周到的党建服务,让富金商圈白领党员们开始主动亮出党员身份,参与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将温暖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白领党员行动起来,用志愿服务的方式反哺社区。设立在企业内的基层党支部也争当领头雁,纷纷以认领公益活动项目的方式,服务社区。党群联建、公益互动的联动效应使社区变得愈加有温度和人情味。
做好“人心”工程,甘于耕耘必将收获累累硕果。“过去,我们需要一家一家地‘贴’上去问企业里的党组织和党员愿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现在,他们会经常主动打来电话要求参加社区活动或者提出对接公益活动的意愿。”“心驿富广”党群服务站一名党务工作者说道。越来越多的企业党组织将党员志愿奉献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拧成一股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