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包河区大圩镇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简称“防指办”)里,全员在岗,灯火通明,虽然早已过了下班时间,但防指办全体工作人员的一天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
“你好,我是合肥市包河区疫情防控流调员,不好意思,打扰了,请问你目前居住在合肥吗?近期有做过核酸检测吗?”晚上8点40分,从镇环保办抽调到防指办的邹羽,正在拨打涉疫地区来肥人员的信息核查电话。只听他在电话中反复询问对方居住地址:“是东海花园还是东城花园?东海花园对吧?东南西北的‘东’,大海的‘海’,是这么写的吗?”反复确认后,邹羽终于确定了对方的住址,他挂断电话,紧接着又拨通了下一个。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紧张,合肥市对于涉疫地区来肥人员需要进行详细的信息核查,确保信息无误差,轨迹可追踪。大圩镇防指办每天都会接收大量下发的核查工作,最多一天拨出了1200多个电话。邹羽每天都要拨打这样的核查电话,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不耐烦不配合的人,但邹羽总会耐心地解释,安抚对方的情绪,“大多数人都会配合的。”邹羽笑呵呵地说。
晚上8点50分,防指办工作人员黄少华正在梳理来肥人员核查信息,她负责与区里对接,随时接收分发下来的核查电话。接手这项工作以来,黄少华一直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因为随时会有新的核查工作分发下来,她需要迅速把工作二次分发给大家,“电话数量少的话就自己打,多的话我们大伙儿就分一分。”在黄少华的家里,随处可见她记录来肥人员信息的笔记。有时不在办公室,工作群里来了消息,她便直接从背包里掏出笔记本,开始打电话,逐一记录信息。同事们遇到搞不定的核查电话,像说不清楚自己地址或者不配合的情况,也都是黄少华出手帮助解决,大家都叫她“金牌流调员”。临近9点,工作了一天的黄少华精神状态依旧很饱满,“习惯了就也还好,我一般到12点左右才会感到困。”黄少华一边在工作群里回复消息一边说道。
晚上9点20分,防指办副主任姜明霞开始吃晚饭,因饭菜放得太久,现在已经不热了,她拿起一旁的水瓶,往米饭中加了些开水,拌一拌,继续吃了起来。姜明霞一边吃饭,一边与同事交流工作,一边浏览手机上的工作消息,时不时放下手里的筷子,回复手机上的消息。自春节后,她就几乎没有休息过,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但只要是在工作现场,她就总是一副精神奕奕的模样,刚主持完核酸采样志愿储备人员培训会,下一刻又去处理疫情防控点出现的突发事件,匆匆的步伐显示出她的忙碌。在同事眼里,她就是大伙儿的定心丸,“明霞姐在这里的时候,我们就很安心,连工作节奏都会快一点。”防指办工作人员刘俊说道。
防指办承担着大圩镇全镇防疫工作的指挥调度,大到一个镇,小到一根针,大事小情都要从防指办过一遍。在大圩镇为民服务中心办公楼里,防指办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犹如一颗时刻跳动的心脏,为全镇防疫工作输送着能量。而每一位夜以继日的防指办工作人员,都是这颗心脏的守护者,也是大圩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