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万达商圈内共有企业647家,其中税收超过千万元的规模上企业3家,税收超过百万元的规模上企业18家。辖区内业态丰富,社会资源密集。如何调动这些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发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激发商圈党建新活力。万达商圈党委通过运用包公街道慈善综合体项目(PPP模式社会救助专项基金),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党建引领,加强与商圈企业、基金会、专业社工机构、社区社会组织、学校等社会力量的合作,凝聚共识,打好社区治理的“组合拳”。
激活红色引擎,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商圈党委以区域共建为核心,以引导社会力量融入社区治理为目的,搭建联动社区、居民、社会力量的枢纽式平台。万达商圈党委利用雨花桥社区党群服务站、菁英华轩党群服务站,分别在社区内和商圈内设立公益项目对接服务平台,方便商圈企业、驻地单位、学校、居民就近寻找帮扶和资源。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志愿服务实践、慈善资源对接的相互融合。
凝聚红色力量,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内居民情况日益复杂和多元,当今的社区治理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包括“支出性贫困的政策边缘人群救助问题”。“城市新移民孩子抚养问题”、“孤寡老人生活帮扶问题”,面对新问题,需要新思路。商圈党委通过组织多方力量,深入辖区,通过需求评估、三方评审、专项救助等措施,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最为“急难愁盼”的问题。同时利用“两长多员”和社区社会组织,在服务对象转介、志愿服务提供、项目宣传等方面发挥实效,进而织密社区治理支持网络。
深耕红色网格,实现对救助对象的精准救助
商圈党委运用前期红色网格建设成果,邀请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立项评估、走访调研,精准定位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核心致困原因,通过“资金+服务”综合救助方式,开展针对特殊人群服务子项目,包括“童梦心向党”困境儿童微心愿项目、“妈妈的新衣”关爱困境家庭妇女项目、“不停歇的爱”两劳回归子女帮扶项目、“阳光人生”重残家庭关怀项目、“不下雨的卫生间”孤寡老人帮扶项目。为困境家庭制定个性化救助方案,实现对困境家庭的精准化社会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