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包河区义城街道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找准党建工作定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打造具有义城特色的党建品牌。为充分提升拆迁未安置党员、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义城街道汪潦村党总支创立“红纸鸢”党建品牌,激发村居治理活力,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实现共治共建共享,打通精细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打造党建共同体,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创新提出“一方隶属、多种管理”村社联动党建理念,推出拆迁安置小区党员就近报到登记制度。以集体报到为主要形式,联合义城街道迎淮社区党支部,建立学习教育联做、组织生活联过、党员积分联通的“三联”机制,让村民更好地融入城市社区生活,切实走出一条与城市化进程“步调一致”的村社党建“共同体”之路。通过“属地+住地”双轨管理,实现党员全覆盖学习教育。征迁未安置阶段,往往会面临党员居住分散,老龄党员到学率低等问题。为加强这些党员的教育管理,汪潦村党总支将党员分成行动方便受高等教育、行动方便未受高等教育、外出流动党员、行动不便等四个类别。针对不同类别党员,分别采取了组织集中学、邀请共建单位辅导学、督促“线上学”、上门送学,常态化抓好党员组织生活规范化管理,让党员学习有组织、有场地、有便利。
组建志愿服务队,强化基层治理力量。汪潦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协调动员村两委成员、网格员、党员、志愿者、村民代表等多方力量,相继成立“红纸鸢”“益汪情深”等志愿服务队,开展精细化志愿服务活动。通过问卷调查、网格摸排等途径,广泛收集村民急难愁盼问题53项,专人对接、专门负责,其中47项及时得到解决。深入挖掘村内能人名人,成立“五老工作室”深入参与村居治理,积极传达党的政策方针,热心帮助村民解决调节矛盾,耐心帮助年轻人化解思想困惑,为基层建设发挥余热。
推进宣讲进家门,加强基层治理引领。聚焦“讲什么”,广泛开展“学习新思想”等微宣讲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围绕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等内容,及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方针,实现“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延伸到哪里”。聚焦“谁来讲”,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熟悉政策、了解基层的优势,依托书记讲党课活动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同时,邀请业务精、思维活的专业人才,爱学习、素质高的青年达人,善组织、能表达的村居能人,组成骨干宣讲力量,做到理论宣讲“接地气”“有人气”。聚焦“在哪讲”,宣讲团成员走进小区楼栋、建筑工地,做到宣讲“面对面”“零距离”;充分利用“省府东畔,美丽义城”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理论宣讲专栏,拓宽宣讲覆盖面。努力用理论宣讲的“小菜单”精准对接群众的“大需求”,实现“随时都可以开讲,随时讲都能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