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有效解决问题,助力和美小区建设,包河区义城街道迎淮社区党支部通过“三心”聚力,充分发挥回迁小区党员多、乡贤多、退休村干多的特点和优势,以“两长多员”队伍建设为抓手,发动党员群众聚焦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环境、公共服务开展自治,并围绕“八个到家”开展常态化服务,成为社区党组织紧密联系服务群众和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用心选育“红色”队伍
自滨湖润园小区回迁之初,社区党支部就将党员发动和志愿者招募纳入常态化工作,通过党群家访、议事座谈、活动开展、居民自荐等形式细致摸排热心党员和群众,建立包括个人信息、兴趣爱好、技能专长等在内的人员底册,选聘有威望口碑好、热衷公益事业、业余时间充足、身体条件好的居民担任党小组长、居民楼栋长、治安员、卫生员、等“两长多员”,将相关信息在楼栋内公开、亮明身份,并定期开展赋能建设。目前,经过一年多时间,迎淮社区已选育“两长多员”50多人。
为进一步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充实基层治理队伍,为基层治理注入更多“红色”力量,完善“小区党建指导员+党组织书记+红色小管家”的小区治理团队,迎淮社区在义城街道党工委指导下,择优选聘红色小管家16人。他们中既有熟悉群众情况的退休干部、也有土生土长的失地农民,还有崭新面孔的社区新居民。自红色小管家上岗以来,社区各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充当垃圾分类劝导员、文明新风引导员、民生政策传递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参与解决家庭矛盾、邻里矛盾、房屋维修等方面的问题近20起,成为联系服务群众和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精心设置岗位职责
为充分发挥“红色力量”作用,社区坚持按需设岗、按人定责的原则,将威望高、群众信任的人员引导做宣传员;将时间充裕、善于“找茬”的人员引导做监督员;将心思细腻、有一技之长的人员引导做关爱员;将善于沟通、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引导做调解员;配齐社区小管家,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力量。此外,社区以组织化、项目化为抓手,以党员、居民骨干为基础,培育孵化迎邻护家志愿队、巾迎花志愿服务队、红大姐志愿队、“针”心有爱便民服务队等,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便民服务、爱心护学、长者关爱、女性赋能等项目,受益居民近10000人次。
齐心共建和美家园
在义城街道“10·26”疫情处置期间,身处主战场的迎淮社区聚合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辖区物业、社会资源等力量500多人,全力保障辖区4个小区、5700余户,近1.4万居民在临时管控期内的各项服务需求,累计开展全员核酸筛查近13万人次,配送生活物资近1.5万箱,为100多位居民提供了全程闭环就医和购药服务,组织党员先锋队入户探访孤寡空巢老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为守护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构筑了坚实的屏障。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疫情处置期间涌现出孙维平、沈文姐、吴国奇、李光纯等一批优秀代表,使党旗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此外,他们还活跃在小区治理中,为解决难题和群众诉求协商议事、建言献策,先后解决了小区建筑垃圾池优化、休闲廊架加装遮阳雨篷、便民小道修建、贯通润园南北区人行斑马线、开通学生公交专线等事项,大家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热情被不断激发,有力推进了和美小区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