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街道包河社区党委以强化党建工作为引领,以社区治理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区域化大党建特色优势,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开展“初心汇聚·荷美万家”先锋行动,动员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力量薄弱、资源不足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提升社区资源整合力,构建党建引领下“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机制共享”护航,突出社区党建政治功能。聚焦老城区治理“洼地”和群众“急难愁盼”,建立完善党建联席会、服务群众、网格化管理、共建共享四大机制,以制度机制保障各类资源用好用足,着力构建以全域统筹、多方联动、共建共享的社区“大党委+”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
“契约共建”发力,增强在职党员帮扶实效。依托大党委平台,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双报到、双报告”。打破扶贫济困、节点活动的共建思维,对标辖区居民微心愿,研讨、制定“需求、资源、项目”三大服务清单;梳理报到人员的工作领域、特长爱好、服务时间等要素;设置社区公益类、活动类、事物类岗位活动,真正实现在职党员与居民群众的无缝对接,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截至目前,社区党委共梳理区域化党建活动服务对接清单33个,吸引省统计局、省地矿局、省粮食局、省人社厅工资福利处等6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70余名党员到社区报到。
“群团共治”协同,扩大党建“朋友圈”。社区党委对原有的党群服务阵地进行升级改造,精心打造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社会组织孵化园和四楼妇联活动阵地。整合包公园、四十八中、少年宫等共建单位人才资源,引领“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团党员骨干到社区报到,加入“包小荷”志愿服务队伍和巾帼志愿红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教育、书画义卖等志愿服务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担、群团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文化共鸣”添彩,创新社区治理载体。依托社区组织孵化园,深耕细作社区书画义卖、三人制篮球友谊赛、泽田心灵驿站等传统文化品牌,孵化“良质美手”、“传声筒”、“咫尺温暖”等文化项目,吸引广大驻区单位、共建单位和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实现“党建引领、文化惠民、共建共享”的治理目标;聚集辖区省地矿局、安徽大剧院、省图书馆等优质文化资源,联手组织开展参观地质文化博物馆、观看红色舞台剧、馆员妈妈讲故事读书分享会等富有特色的主题文化活动,不断加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双向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