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世纪社区昌贵网格党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实施党员管理“四常”工作法,通过“常学习、常交流、常关爱、常奉献”四个经常性动作,实现党员队伍“发展、教育、管理、监督、服务”的常态化。
常学习,教育培训有载体。把加强党员学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形式上不拘一格,内容上贴近实际,切实丰富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坚定党员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精心设计党员“周周课堂”,以“一听、一看、一议、一诺”等方式,把党性教育与理论教育、知识充实与能力提高有机融合,贯穿于党员周周课堂的全过程。有效实施党员“生日会”,以主题式、体验式、互动式的主题活动,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参与为民服务公益活动,共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政治生日”。
常交流,沟通互动有渠道。为加强党员与党组织间、党员与党员间的经常性联系,依托线上线下相互补充,满足不同类型党员的不同需求。线下,借助党员议事会、楼组小板凳等形式,搭建党员面对面的议事交流平台,扩大党内民主,给予党员参与社区管理更多的“话语权”和“监督权”,集思广益解决各类社区治理难题。线上,借助党组织微信群,突破时间、地点等因素制约,召开“网上组织生活”,保障“三会一课”的有效开展,党员可在“漂笔记”中分享学习体会,在“论热点”中提出意见建议。
常关爱,组织帮扶有机制。从细处着手,制定出台“政治上关心、精神上激励、生活上保障、健康上关怀”的“四位一体”党员关爱机制,明确党组织在服务党员、关爱党员、保障党员权利方面的义务和职责。针对老党员,建立定期走访机制,实行上门“温馨送课”等举措,使其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针对年轻党员,在党员转接关系报到或新入党时,实施“五个一”贴心服务,即一张党员特长情况表、一次谈话、一张名片、一次活动和一张党员卡片,帮助党员尽快融入新的组织。
常奉献,公益服务有平台。通过建立“一家亲”公益互动体系,搭建党员奉献平台,引导党员践行党的宗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走进小区“零距离”服务,在党组织中推出交通岗、睦邻岗、环保岗等10大类“党员公益服务岗”,党员可自主报名参与。走进楼栋“零距离”宣讲,成立“红色小管家”宣讲团,以微课堂形式,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向群众传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群众“零距离”关爱,定期征集群众微心愿,发动辖区单位党组织及党员结对认领,分层分类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