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组织体系,基层治理有力量
坚持党建引领,以小区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红色小管家、红色物业为支撑,各类社会组织、红色商铺、单位共建为补充,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治理架构。一是加强小区党支部实体化建设。在2个小区建立实体党支部,按照有队伍、有场所、有经费、有制度、运行实体化“四有一化”标准,实现全覆盖规范化运行,推动小区党组织在群众身边常态化“亮组织、亮身份、亮职责”。二是选优配强红色小管家。以小区党支部为主体,广发招募令,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从小区内择优选配一批对群众有感情、对治理有热情、对工作有激情的党员骨干担任“红色小管家”,统一开展任前培训、颁发聘书。全面推行“有事专找小管家”工作法,每名红色小管家均建立工作台账,详细记录日访户、周访户和月访户基本信息以及日常走访情况,做到服务对象底数清、需求明。2023年4月份以来,“红色小管家”带头参与小区治理,进行矛盾调处、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小区治理工作共计6件;对小区发现的问题能自行处理的就地处理9件;无法自行处理的,由党组织书记在小区内协商解决的5件;小区内不能处理的,居民区梳理上报社区,由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承接办理的1件。
科学定权赋能,基层治理有抓手
为强力保障小区党支部实体化运行和“红色小管家”有效为民服务、治理小区,明确3个抓手:一是对物业服务企业的评议权。“红色小管家”主动担任物业服务品质监督员,加大小区党支部、“红色小管家”对物业企业评价权重。依托小区党支部搭建的社区民警、安监办负责人、物业负责人、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联席平台,组织“红色小管家”就小区建设与物业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在每周双提升例会上通报小区上周发案情况、本周防范重点、矛盾隐患排查情况、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工作,督促全面落实各项整改措施,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工作常态化。二是对在职党员报到的考察考核评价权。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红色触角和细胞”作用,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责任区、承诺践诺活动,深化党员干部到居住地小区报到、积极参与小区建设工作,协助小区内治安防范、矛盾纠纷排查、小区维稳、重症精神病患的防控等工作,还定期开展关爱双高龄老人、儿童绘本故事会、便民服务、普法宣传等服务,常态化开展暖心服务。三是对居民区事务的协调权。统筹公共服务资源,由“两委”成员担任“服务专员”,“红色小管家”作为“联络员”,可直接调动“服务专员”协调解决小区问题,实现社区治理多元化。
多方协同发力,基层治理有效果
转变小区治理理念,推动小区治理由“被动等”向“主动管”转变,由粗线条向精细化转变。一是做实为民服务。深化有事找支部、遇事多商量的“大事不出小区、小事不出楼栋”理念,“红色小管家”以解决小区难题为切入点,争取居民认可和信任,提供便民、调解、关怀等服务50余次。二是坚持以“党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工作思路,以小事为抓手,细化辖区服务网格,实现“多网合一”,让“问题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服务在网格落地”,切实发挥小区党支部的服务功能。充分依托暖心工作驿站、“何事佬”、“帮帮团”志愿服务站等红色平台,先后为居民调解矛盾纠纷50余起、征集并为居民实现“微心愿”20余件,切实为群众办好实事、解难题。三是聚焦共建共治。抓实组织优化,加强“共治”建设力。坚持党建引领,优化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先锋引领作用,营造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推进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以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为首要目标,坚持发挥大共治工作站职能,牵头召开“双提升”周例会,组织各共建单位、社区民警、网格长、楼栋长及物业单位、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参加会议,每周会议围绕一个主题,共商网格事务,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治理框架,实现服务群众全覆盖。同时,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群众自治机制,定期开展群众意见座谈会,广纳谏言,丰富居民参与治理渠道,引导、凝聚更多居民参与基层治理。
小区党支部+“红色小管家”模式,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激发了基层治理新活力,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下一步。佳源北党总支将按照合肥市有关深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若干举措统一部署要求,深化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