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湖世纪社区党委针对流动党员流动大、分布广、时间长等问题,在“关联、形式、教育、服务”环节上下足功夫,四招组合拳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把流动党员牢牢凝聚在党旗下,增强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磁吸力”,给予最温暖的关怀,让流动党员“心有归处”。
掌握信息,破解“关联难”。为解决流动党员流动性大的问题,社区党委抓牢日常宣传工作,结合红色小管家入户宣传民生政策、沿街商铺消防安全宣传、“党群连心桥”等日常活动,深入流动党员密集的地方进行广泛动员,引导流动党员进行报到登记,完成“建档立卡”工作。同时做好档案信息,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咨询、家属了解、邻居反馈等形式充分调研,采取“平时收集、集中采集、按月汇总、季度更新”的信息采集模式,结合包河区“流动党员安家计划”,十大“暖流行动”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账,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更新流动党员底数,及时完善党员信息,铸牢“关系链”。
因地制宜,破解“形式难”。社区党委创新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方式,按照“党员流向哪里、集中在哪里、党组织就设置在哪里”的原则,针对流动党员特性“量体裁衣”,紧贴需求。结合“线上+线下”全方位覆盖信息网,线上,依托社区“世纪早茶”公众号、楼栋居民微信群、专门热线推广信息,构筑“云阵地”,吹响流动党员集结号。线下按照“就地、就近、就便”原则,在人员聚集地、基层党组织站点打造标牌,吸引流动党员“主动认领”。同时社区党委在融·智汇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站,成立“滨湖世纪社区暖流支部委员会”,为流动党员“牵桥搭线”,不断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分类施策,破解“教育难”。社区党委利用兼具实践性、互动性、灵活性的“三会一课”机制,不断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方式,着力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精准化水平。通过开门办学习,主动邀请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按时按质完成“三会一课”等“规定动作”,增设“自选选题”,围绕“党内的大事”“群众的身边事”“群众的关心事”进行共同讨论。邀请流动党员、协商先锋党小组、红色小管家在楼栋“党群微家”面对面议事,实际解决楼栋居民反映的62件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将党员活动日、志愿服务、党员联系群众与“三会一课”相结合,以兴趣爱好作为导向,通过认领“问题清单”的方式,提高流动党员参与的积极性。
搭建平台,破解“服务难”。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强、从业面广等显著特点,结合社区党委红色先锋力工程,设立五大先锋岗位,制定和发布适合不同党员作用发挥的岗位、平台,鼓励引导流动党员认领先锋岗位,让党员发挥自身才能、突出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流动党员积极参加楼组专委、协商议事专委、为老为小专委等125次专委会举办的活动,带动各方力量参与社区事务,以党员牵头领办项目,成立协商议事小组,共同协调解决难点问题,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引导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切实把流动党员优势化为发展优势、服务优势,推动流动党员从“流入”变“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