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业态蓬勃发展,方兴社区新就业群体人数逐渐增加,目前近300人。为扩大党在这一群体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方兴社区“把家底摸清楚、把组织全覆盖、把服务做进去、把作用带出来”理念,深入实施暖“新”聚力行动,推进新就业群体有效融入社区治理。
围绕“统筹联动”,在健全责任体系上下功夫。为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党建“谁来抓”的问题,我们坚持全域党建理念,构建起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一是社区党委统揽。在社区党委领导下,成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支部,由社区部门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纳入每月党建例会调度事项,实行一月一清单、一季一调度,牵头抓总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二是部门居民区联动。落实管行业与管党建的责任,实行“双负责、双联动”机制,夯实城市管理部、发展服务部、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和属地居民区工作责任,联合开展党建工作调研、信息数据摸排、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任务,共同推动新就业企业发展。三是社区兜底。在新就业群体较少的区域,依托社区党委、居民区党组织和非公党建指导员,组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队伍,通过整合辖区资源力量,实行兜底管理。
围绕“建强组织”,在推动两个覆盖上下功夫。社区党委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统筹各类组织资源,推动党组织应建尽建,让党的声音“一贯到底”。一是摸清家底。主动对接辖区线上平台和线下企业,以居民区为单位,摸清辖区内各分拣站、快递点、外卖配送站、直播企业分布情况,精准掌握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人员数量情况,建立动态工作台账。二是建强组织。沿着能触及新就业群体的工作链条和线下节点,根据行业、属地特点,创新党组织设置。针对快递员、外卖员工作性质,社区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1个,针对湖北路街区特点,组织湖北路党建工作指导站1个,对暂不符合组建条件的“新”企业,由社区选派党建指导员进行指导。三是做实工作。对新成立的新就业群体党组织,由社区党委统一管理,持续做好党员发展、企业服务等工作,力争新就业群体党员数量有效增加,解决新就业群体党员比例低、骨干力量弱问题。
围绕“服务解难”,在加强关心关爱上下功夫。针对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不全、沟通交流不顺畅问题,我们聚焦其内在需求和实际困难,集聚各方面优质资源,精准精细开展服务,让他们在城市生活中增强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一是建强服务阵地。围绕新就业群体喝水热饭、应急充电、途中休息等需求,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站)、商圈楼宇党建工作站、居民区睦邻生活馆、非公企业党建驿站、职工之家等,建立1+10+N的歇歇角暖心驿站,提供“八项”基本服务,即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急可如厕、累可歇脚、饥可热饭、伤可用药、闲可充电,把关心关爱做在日常。二是组建关爱队伍。统筹社区各职能部门资源,制定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计划,推出涵盖权益保障、成长赋能、联谊交流等服务项目清单15项,利用社区乐治基金,整合工会、社会组织等资源,提供大病帮扶、子女助学等资金援助。三是常态问需解难。根据新就业群体建设要求,围绕全生命周期和工作周期特点,组织开展“大走访”活动,向200余名新就业群体发放问卷,分类组织新业态从业人员召开集体协商、征求意见会学习13场,收集并解决各类诉求30余个。
围绕“作用发挥”,在融入城市发展上下功夫。针对新就业群体城市融入度、参与度不高问题,我们通过发挥党组织把方向、守阵地、聚人心、促发展作用,努力将“治理对象”变为“服务力量”,实现新就业群体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一是为行业自律助力。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员亮身份、服务亮承诺”行动,发挥党员示范作用,以行业自律促进规范发展。组建湖北路和嵩山路雷锋街商户自律委员会,通过开展商户自律、志愿服务实践等活动,通过让新就业群体、商户参与志愿服务,助力社区治理。二是为基层治理增效。发挥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人熟地熟事熟优势,聘请外卖员、快递员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监督员作用;发挥新就业群体党员作用,引导成为党员骨干,深度参与基层治理。三是为社区发展赋能。扎实开展“‘新’心向党建新功”系列活动,召开湖北路、雷锋街区、利港商圈建设座谈会,邀请外卖员围绕街区布点、道路安全等建言献策70余条,引导新就业群体立足岗位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