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包河区大圩镇按照“以农促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联动思路,依托乡村自然禀赋和人文风光,整合资源,聚合项目,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写好“文旅融合”大文章,努力绘就强农兴村“新画卷”。
扮靓“徽风皖韵淝河美”的文旅“新图景”,让绿色发展有“底色”更有“成色”。通过实施南淝河右岸复合人工湿地工程,不断推进镇村联合环境整治,完善配套设施,将以前的荒地和水塘改造成为了集自然景观、运动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绿色生态空间,并进一步谋划与相关企业合作,盘活湿地外围闲置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接待等场所。如今的南淝河右岸湿地已晋升为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每到周末,不少市民便会前来赏花、露营、骑行,从而带动文旅发展,真正做到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让美丽大圩如诗如画、宜居宜游,成为“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人间天堂。
打造“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文旅“新业态”,让乡村振兴有“颜值”更有“产值”。按照因地制宜、规模发展、各美其美的工作思路,着力用“美丽颜值”打造文旅“爆款”项目,实现“文化、颜值、产值”的齐头并进,同步发展。开发磨滩旅游度假区“圩美宿集”项目,将闲置农房升级改造为高端民宿,既保留了田园风光,沿袭了江淮建筑风格,又展现了圩文化特有的风貌,截止目前累计接待游客1.4万人次,实现营收超400万元,有效带动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沈福村深化“第一福村”文化内核,导入文化旅游、文化产业等业态,致力打造成为一个集“福”文化、直播电商、网红经济为一体的文化创意特色小镇,在新一轮乡村振兴浪潮下脱颖而出。
擦亮“一鸡引吭百鸡鸣”的文旅“新名片”,让特色资源有“收益”更有“效益”。为解决群众关于葡萄种植、销售的难题,发挥特色产业优势,积极为种植户引进妮娜皇后、浪漫红宝石、极香等葡萄新品种,并开始小范围推广,引导党员和种植大户实行葡萄标准化生产,控制亩产量、每穗重、果粒重,精准用药施肥,并于2023年建成了精品葡萄栽培示范推广基地,获得10万元项目基金。依托电商平台,整合农村电商优势资源,搭建安徽大圩流量创造中心,常态化开展农产品电商直播。实施“百名村播”打造计划,邀请相关专家召开技术培训班,组织种植户学习电商知识,大大提升葡萄种植及销售水平,擦亮了“葡萄发源地”品牌。截止目前,共培训农民学员128人,组建出了一支“懂大圩、爱大圩”的本土草根直播团队,每年农产品网上销售额占比超过50%。(撰稿:谷晨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