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滨湖世纪社区昌贵网格党委以创建和谐社区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认亲、探亲、帮亲、结亲”四步“走亲”工作法,营造“一家人、一家亲”的浓厚氛围,迈出基层治理新步伐。
“认亲”结情缘,让民生台账更加清晰。优化制定“四认三告”认亲标准,通过认年龄、敬尊长,认经历、听故事,认家境、记需求,认起居、知习惯,告来意、告身份、告服务,解决“脸熟、见过、叫不上名字”等尴尬的党群关系。明确好“认亲路径”,重点关注困难党员、低收入、特殊群体家庭,采取进家门、扫微信、聊家常、发放“连心卡”等方式,与居民家庭逐一“认亲”,一户不落,在以楼栋为单位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户情台账,进一步规范居民信息管理,真正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探亲”问需求,让便民服务更加精准。线下“探亲”问需求,针对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卧床病人、单亲儿童等居民,将网格内有特殊情况的家庭进行重点标注,作为日常重点“探亲”对象,社区“两委”成员、红色小管家每周至少上门一次,经常性进行亲情慰问,了解群众需求,第一时间给予关心抚慰,对重点关爱对象设立“探亲记录卡”,对每次“探亲”工作进行记录,为此后帮扶工作开展提供数据遵循。不断畅通居民反馈渠道,按照一栋楼一个群建立居民微信矩阵群61个,及时掌握群众诉求,实现线上答疑解惑,在现有社区工作微信群的基础上,结合“双报到”、反诈宣传等工作,加快“共治包河”小程序推广,通过“上报事件”模块征集居民关于当前基层治理的意见建议和生活中有待解决的急难愁盼等问题。
“帮亲”解烦忧,让难题解决更加快速。事项办理“对症下药”,对于个体的日常生活问题,依托“红邻益站”党群服务阵地,建立无职党员、在职党员志愿服务队,借助党员特长帮助解决;对迫切的公众需求,社区资源无力解决的,由网格党委召集“党群议事会议”,整合辖区单位、基层党员群众、社区社会组织等资源和力量参与,营造小事我来帮、难事大家帮的浓厚氛围。同时将代办事项“画土分疆”,群众反馈问题经由社区收集汇总后,首先按照所属领域划分为城市建设、住房保障、社会事务、交通出行等不同领域,随后按照轻重缓急划分为立刻办理、定期办理以及做好解释工作长期推进等类型,让事件办理更加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结亲”建家园,让社区环境更加和谐。与党员群众“结亲”,结合“双报到”工作推进红色志愿服务活动,发动近200名党员群众参加社区红色志愿服务队,认领政策宣传、医疗帮扶等服务岗位10余个,实现了“党务助理受锻炼、居民群众得实惠”的双赢效应。与红色联盟“结亲”,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载体,建立志愿积分激励机制,通过开展公益活动、特色服务、积分存折兑换礼品等方式,不断吸纳各类多名志愿者集结社区,帮助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心愿单共计60余件,提供上门免费健康服务300余人次,构建共驻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撰稿: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