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淝河镇关镇村党委坚持以“内在提升+外在保障”为重点,从能力建设、管理制度、激励保障“三点”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支战斗力强、专业性高的基层治理人才队伍,为加快服务转型、提升治理质效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加强能力建设,深耕培养“责任田”。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举措。针对“两委”成员,每月开展一次精细化治理大讨论,结合“两委”进小区行动、“红色小管家”队伍建设、小区矛盾纠纷“闭环处理”等开展研讨,让思维的火花在激烈的头脑风暴中得到充分碰撞,不断丰富基层治理经验。针对部门负责人,每季度开展一次业务交流会,逐一分享交流日常工作经验,做到有问有答、政策共享,实现人人学业务、人人提能力。针对普通工作人员,每周开展一次早学习,集中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着力在理解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完善管理制度,按下规范“快进键”。规范工作权责,结合个人知识水平、性格特点、技能特长等因素,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如将高学历年轻人放在乡村振兴信息员位置上进行历练,安排每年4次全民走访,目前本村信息员已能基本掌握村民组村民家庭成员构成、实际状况和需求,同步开展精准化服务。建立完善谈心谈话制度,“两委”成员带头谈,由“向上反馈”转变为“向下沟通”,主动排忧解难、建立信任,给予更多支持和理解,形成正向循环。
强化激励保障,用好考核“晴雨表”。持续改进人才评价机制,以动态评价取向替代静态评价结果。鼓励全体工作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目前关镇村共有2人持有社会工作师证,5人持有助理社会工作师证,对于相应资格证书分别增加岗位补贴,提升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水平,倒逼专业实务能力提升,激发社区治理人才效能。建立每周早学习制度,提倡全员带学,锻炼学习、交流与沟通能力;每月月初工作汇报制度,回顾总结、寻找不足、拟定计划,分管补充,书记点评,根据日常工作及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每季度给予一次考核,考核结果与个人的绩效工资发放、岗位续聘、晋升等挂钩,激励人才队伍不断追求进步、创新突破。(撰稿:许雯雯 李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