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万年埠街道聚焦流动党员动态难掌握、学习难落实、作用难发挥等问题,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新途径,全面扣紧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服务全链条,持续提升流动党员管理实效。
全方位延伸“管理链”,让流动党员“心有归处”。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建立流动党员数据库,实现流动党员管理精准化、实效化。深入开展流动党员“归队行动”,线上线下同步发放《致全街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在全街党群服务阵地建立流动党员“报到点”,设置流动党员服务窗口,动态收集信息,引导流动党员主动亮身份,推动流动党员与党组织的“双向奔赴”。依托社区、小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立健全退休党员、新就业群体党员、流动党员“三张清单”,广泛发动党务工作者、党建指导员和党员志愿者共同组建红色联络员队伍,采用电话问访、线上寻访、入户走访等方式,全面掌握流动党员流向、数量、分布等情况,动态管理流动党员信息台账,确保底数清、信息明。主动加强与流入地、流出地基层党组织沟通协商,完善人员信息、交流沟通机制,实现流入流出精准对接,确保流动党员双向共管不断线,拓展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朋友圈”。截至目前,已建立流动党员“报到点”7个,40余名流动党员就近归队入列。
全覆盖打造“教育链”,让流动党员“补钙壮骨”。按照便于流动党员接受学习教育、参加组织活动的原则,灵活采取“双线送学”模式,推动流动党员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强国APP、缤纷万年埠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开展线上教育培训,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定期推送党的创新理论、时事政策等学习资料,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掉队、精神不脱节。统筹全街党群服务中心、歇歇角驿站等线下学习阵地资源,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引导流入党员参与辖区党组织开展的组织生活,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纽带的作用,实施“1+N”结对帮带机制,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形式,开展送学上门、寄学到家等活动,推动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截至目前,线上推送理论知识80余次,组织流动党员参与党员大会、党课等组织生活100余人次。
全流程做优“服务链”,让流动党员“安家筑巢”。积极搭建平台、链接资源,解决流动党员实际困难,引导流动党员主动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依托“一米阳光”党群服务中心(站),为流动党员提供党务咨询、就业帮扶、困难救助等“一站式”综合型服务,整合人社、司法等资源,提供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项目,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20余个,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家”。通过组织参观一次红色教育基地、共过一次“集体政治生日”等系列举措,让流动党员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设立“流动党员示范岗”,引导流动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认领反诈宣传、文明创建、安全隐患排查等志愿服务岗位;发挥流动党员在同乡人员中见多识广、联系广泛等优势,协调处理矛盾纠纷、子女入学等问题,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生力量。截至目前,组织流动党员开展基层治理志愿服务100余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矛盾纠纷30余个。(撰稿:宋董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