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昌贵网格党委通过楼组建设,将“两委”进小区的治理触角延伸至“最后一米”,通过制定楼组发展计划,建立“四有”工作体系,明确培育标准,打造出11个温馨、和睦、民主协商、居民自治、活力四射的活力楼组。
从有到优,丰富楼组建设“内涵力”。全面实现活力楼组2.0升级,通过党建引领增强楼组凝聚力,将“楼组”与“党建”有机结合,打造为党组织资源整合的有效手段和载体。发动党员力量,鼓励党员亮身份、公开服务承诺、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带头成立自治小组,广泛征求创建主题,了解问题、商讨解决办法、建立楼组公约。建立“双楼长”机制,推出楼组成长手册等赋能工具,提升建设能力。将活力楼组打造成“两委”进小区的数字微治理场景,建立星级楼组“数字档案”,推出“一楼一码”生成专属二维码,方便查看楼组历史。深化大数据分析,建立楼组自治“智慧库”,发挥五星“活力楼组传帮带”作用,提升自治水平。实施公益项目,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开展“今天我在岗”活动,收集居民意见,深入分析参与程度和治理指数。
从点到面,提升楼组建设“覆盖面”。深化楼组自治,创新推出“认领制”“认筹制”等机制,尊重楼组意愿,发挥居民集体智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鼓励楼组自主申报、创出特色。建立不少于3人的楼组自治小组,成为“初创合伙团队”,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建立“楼组议事厅”,引导居民“议楼组事”,制定活力楼组“十个一”活动推荐菜单,促进邻里交流,凝聚积极力量。针对不同楼组特色和禀赋,组织剪纸、插画、美食分享等活动,吸引各年龄段人群参与,鼓励居民成立楼组自治小组,自行制定个性化方案。建立“楼谊桥梁”主题楼群,联结老、中、青楼组,成立“楼组学堂”楼群专委会议事厅,让“资深”楼组长为“新手”楼组提供经验指导,带动家门口“楼群花园”公共空间建设。打造活力小区,推出“社区小先生”争章场景,引导家庭从关心楼组事到关心社区事,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以活力楼组为圆心,以“活力楼群”为辅助,向整个小区辐射,将楼组活动转变为小区活动,邻里资源转变为社区资源,楼组议事转变为社区议事,实现“小”活力点燃“大”活力。
从内到外,延伸楼组建设“朋友圈”。将楼组“合伙”向楼道外扩展延伸,激发群众自治热情。实施“1+2+N”体系,以网格党委为轴心,联动2个小区和辖区内多个“小区楼组治理合伙人”,形成“楼组治理朋友圈”,整合13家单位服务资源,建立56件“需求库”和101件“供给库”,常态化开展有邻第二课堂、五谷劳动实践课等项目,实现居民需求与社会资源精准对接。通过“物业+社区”合作模式,引入企业资源提升服务质量,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居民互动与合作。依托“社会工作实训基地”,联动各类社会企业和社团参与“益”起邻里节活动,增进居民与社区的黏度。激活小区党员和治理“第二梯队”的先锋动能,开展“一老一小”志愿服务项目,带动居民共同参与小区建设,激发“合伙人”的内生动力。举办“小区楼组治理合伙人”初见会,提供治理理论、法律、媒体方面的宣教,提高其治理效能及参与能力。(撰稿:马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