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资源集聚在小区、服务下沉在小区、作用发挥在小区、问题破解在小区的治理目标,今年以来,卫乡村党委积极推进“两委”进小区工作,探索党建引领“协商议事+群众自治+志愿服务”的“三位一体”治理格局,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完善协商议事机制,找准为民办事“切入点”。强化组织建设,将基层党组织向回迁安置小区延伸,严格落实“一小区一党组织”要求,由村“两委”成员担任小区党组织书记,进小区驻点办公。通过现场办公,了解民情民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回迁安置小区存在的诸多物业问题,常态化开展“六情”大走访活动,坚持问题导向,事项明确的立即办理;情况较为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的事项,采取“村物业办+物业公司+包河建发集团”召开专题对接会的方式,针对电梯故障、地下室渗水、入户门异响、绿化补植等问题,探讨制定相关解决方案。2024年以来,蓝溪云庭小区开展协商议事4次,解决基础设施维修、增设电动车充电桩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余件,充分营造“有难事好商量”的浓厚氛围。
构建群众自治体系,抓准基层治理“关键点”。遵循“小区难题大家议、群众遇事有人管、特殊群体有人帮”的自治理念,按照“群众选、组织审、门前亮”三步走程序来选配小区楼栋长。随着回迁安置小区入住率的不断提高,结合此类小区老党员较多的特点,卫乡村党委着重培育对小区有感情、对群众有热情、对治理有激情的老党员,现已挖掘热心老党员10余名,充分发挥其在小区治理中的作用,引领紧密团结的自治氛围。热心老党员成为楼栋自治工作的骨干力量,通过建立楼栋微信群等方式,更高效地进行信息收集、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等工作,打造出愈加紧密的社区网络。通过老党员和楼栋长的积极参与,使小区治理工作更加全面深入,为实现社区自治、民主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健全志愿服务平台,锚准共建共治“发力点”。依托小区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热心群众等,组建“卫我家乡”志愿服务队,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卫我家乡”志愿服务队已经累计举办包括普法宣传、环境整治、纠纷调解、应急安全宣传等在内的八场活动,服务人次达 610余人。在进一步丰富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提升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撰稿:卫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