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包河先锋网!

义城街道:“三措并举”破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题

日期:2024-09-09 15:09 稿源:义城街道办事处  字体:[] [] []


义城街道聚焦流动党员管理薄弱环节,依托“红纸鸢”党建品牌,从建立制度、搭建平台、管理台账着手,不断提高流动党员教育服务水平和管理实效。

建立一套制度,破解去向掌握难问题。推行“分类、分层、分级”管理机制,对支部党员分类管理,将党员分为红色线(在职党员)、黄色线(无职党员)、蓝色线(流动党员)、橙色线(老党员)及绿色线(失能党员)5个类别。在职党员突出岗位职责,无职党员突出设岗定责,流动党员突出双向沟通,老党员突出发挥余热,失能党员突出结对帮扶,使各类党员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推行两地互通的双向管理机制,坚持党员住到哪里,对党员的服务、教育和管理就延伸到哪里。对外出流动党员进行登记,掌握流动党员基本情况并建立流动党员数据库,实现每名流动党员都有村“两委”委员“专人专管”,使流动党员真切地感受到“娘家”的温暖。积极探索拆迁未安置党员双向管理模式,通过加强与租住地各级党组织的沟通和联系,构建形成“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双向管理模式,着力破解“两头管不到”“放风筝”的党员管理服务难题。

搭建两种平台,破解学习见效难问题。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持续丰富流动党员学习形式和载体。一方面,用好线下平台,制定结对帮扶制度,在流动党员中开展结对帮带,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鼓励在职党员与流动党员结对互联定期交流思想,及时了解流动党员的现实情况和思想动态变化。针对部分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党员,村“两委”定期开展“党员家访”“上门送学”等活动,截至目前,已送学上门100余次。另一方面,搭建线上“云端”平台,积极创新流动党员学习方式,将党组织活动阵地拓展到“云端”,切实提高流动党员活动参与率。以“省府东畔,美丽义城”公众号为中心,建立“‘义’起学习”“‘义’心向党”等学习专栏,及时向流动党员推送党建动态、理论学习、远程教育资源;以微信群、万村网等平台为辐射网,让流动党员实现“随时学”“指尖学”“联动学”。

做好三本台账,破解服务开展难问题。义城街道积极发挥“红纸鸢”党建品牌作用,以党员联系、党员办事、党员服务三本台账为“线”,牢牢牵住分散各地的流动党员“纸鸢”,用心探索新形势下党员管理服务新方法、新路径。建立党员联系台账定期对拆迁未安置党员进行电话跟踪走访,及时掌握党员第一手信息。根据居住地、工作地划分区域,为自愿成为“党员中心户”的党员发放聘用证书,受聘党员通过联系片区党员,结对困难党员,不断收集他们在生活上、就业上存在的困难,反馈至党支部。建立党员办事台账,支部针对流动党员反馈的生产生活诉求,做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例如,推出“益汪情深”志愿服务品牌,设立专项公益基金,面向社会募集爱心资金,对生活困难的流动党员开展精准帮扶救助。建立党员服务台账组建“红纸鸢”等志愿服务队,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结合流动党员优势特长组织各类主题志愿服务40余场,为流动党员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提升流动党员归属感和获得感。(朱俊儒)


责任编辑:朱俊儒 
相关文章
  • 部长信箱
  • 12380举报
  • 在线投稿
  • 站内搜索